浅谈Vue 数据响应式原理
前言
vue的数据响应主要是依赖了object.defineproperty(),那么整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呢?以我们自己的想法来走vue的道路,其实也就是以vue的原理为终点,我们来逆推一下实现过程。
本文代码皆为低配版本,很多地方都不严谨,比如 if(typeof obj === 'object')这是在判断obj是否为为一个对象,虽然obj也有可能是数组等其他类型的数据,但是本文为了简便,就直接这样写来表示判断对象,对于数组使用array.isarray()。
改造数据
我们先来尝试写一个函数,用于改造对象:
为什么要先写这个函数呢? 因为改造数据是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后所有的步骤都会依赖这一步。
// 代码 1.1 function definereactive (obj,key,val) { object.defineproperty(obj,key,{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 {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 (newval) { //判断新值与旧值是否相等 //判断的后半段是为了验证新值与旧值都为nan的情况 nan不等于自身 if(newval === val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return ; } val = newval; } }); }
例如const obj = {},然后再调用definereactive(obj,'a',2)方法,此时在函数内,val=2,然后每次获取obj.a的值的时候都是获取val的值,设置obj.a的时候也是设置val的值。(每次调用definereactive都会产生一个闭包保存了val的值);
流程讨论
经过验证之后,发现这个函数确实可以使用的。然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响应的流程:
- 输入数据
- 改造数据(definereactive())
- 如果数据变动 => 触发事件
我们来看第三步,数据变动如何触发之后的事件呢?仔细思考一下,如果要改变数据,那么必须先set数据,那么我们直接set()里面添加方法就ok了呀。
然后还有一个重要问题:
依赖收集
我们怎么知道数据改变之后要触发的是什么事件呢?在vue中:
使用数据 => 视图; 使用了数据来渲染视图,那么在获取数据的时候收集依赖是最佳的时机,vue在改造数据属性的时候生成一个dep实例,用于收集依赖。
// 代码 1.2 class dep { constructor(){ //订阅的信息 this.subs = []; } addsub(sub){ this.subs.push(sub); } removesub (sub) { remove(this.subs, sub); } //此方法的作用等同于 this.subs.push(watcher); depend(){ if (dep.target) { dep.target.adddep(this); } } //这个方法就是发布通知了 告诉你 有改变啦 notify(){ const subs = this.subs.slice() for (let i = 0, l = subs.length; i < l; i++) { subs[i].update(); } } } dep.target = null;
代码1.2就是dep的部分代码,暂时只需要知道2个方法的作用就可以了
- depend() --- 可以理解为收集依赖的事件,不考虑其他方面的话 功能等同于addsub()
- notify() --- 这个方法更为直观了,执行所有依赖的update()方法。就是之后的改变视图啊 等等。
本篇主要讨论数据响应的过程,不深入讨论 watcher类,所以dep中的方法知道作用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改变代码1.1了
//代码 1.3 function definereactive (obj,key,val) { const dep = new dep(); object.defineproperty(obj,key,{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 { if(dep.target){ //收集依赖 等同于 dep.addsub(dep.target) dep.depend() }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 (newval) { if(newval === val || (newval !== newval && val !== val)){ return ; } val = newval; //发布改变 dep.notify(); } }); }
这代码中有一个疑点,dep.target是什么?为什么要有dep.target才会收集依赖呢?
- dep是一个类,dep.target是类的属性,并不是dep实例的属性。
- dep类在全局可用,所以dep.target在全局能访问到,可以任意改变它的值。
- get这个方法使用很平常,不可能每次使用获取数据值的时候都去调用dep.depend()。
- dep.depend()实际上就是dep.addsub(dep.target)。
- 那么最好方法就是,在使用之前把dep.target设置成某个对象,在订阅完成之后设置dep.target = null。
验证
是时候来验证一波代码的可用性了
//代码 1.4 const obj = {};//这一句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就相当于初始化vue的data ---- data:{obj:{}}; //低配的不能再低配的watcher对象(源码中是一个类,我这用一个对象代替了) const watcher = { adddep:function (dep) { dep.addsub(this); }, update:function(){ html(); } } //假装这个是渲染页面的 function html ()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innerhtml = obj.html; } definereactive(obj,'html','how are you');//定义响应式的数据 dep.target = watcher; html();//第一次渲染界面 dep.target = null;
此时浏览器上的界面是这样的
然后在下打开了控制台开始调试,输入:
obj.html = 'i am fine thank you'
然后就发现,按下回车的那一瞬间,奇迹发生了,页面变成了
结尾
vue数据响应的设计模式和订阅发布模式有一点像,但是不同,每一个dep实例就是一个订阅中心,每一次发布都会把所有的订阅全部发布出去。
vue的响应式原理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了vue是如何让数据进行响应,但是实际上,一般的数据都是很多的,一个数据被多处使用,改变数据之后观察新值,如何观察、如何订阅、如何调度,都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讨论。主要的三个类dep(收集依赖)、observer(观察数据)、watcher(订阅者,若数据有变化通知订阅者),都只提了一点点。
之前写有一篇vue响应式----数组变异方法,针对vue中对数组的改造进行讨论。当然之后有更多其他的文章,整个数据响应流程还有很多内容,三个主要的类都还没有讨论完。
其实阅读源码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源码是如何工作的,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的思路与方法,我写的文章都不长,希望自己能够每次专注一个点,能够真真实实领悟到这一个点的原理。当然也想控制阅读时间,免得大家看到一半就关闭了。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上一篇: C#限速下载网络文件的方法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