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ive-C学习笔记六:选择结构二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03 13:38:54
...
接上文
之前介绍的都是独立的if选择结构,其实if语句也可以嵌套,也就是在一个if中嵌套另一个if/if-else语句,这个嵌套的if语句可以放在if块中,也可以放在else块中,那就要看具体的业务是怎么确定的。看下面这个程序示例:
编译运行后,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说明我们嵌套的if判断对大小写字母起作用了。下面来看一个综合示例,也就是对我们之前Calsulator类进行扩展:
只需修改主函数,而类的定义和实现都不用修改,下面编译运行,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可以看到我们的程序已经对各种情况的判断都做到了。这里最佳的写法是将除法的实现方法修改而最好不要在测试的main方法中来判断,那么我们可以将divide方法修改为如下形式:
再次运行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效果:
选择结构的第二种语句是switch,这和其它编程语言也是一致的,在switch(...)中输入条件表达式,根据条件表达式的结果寻找对应的case语句来执行。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case块中没有break时,那么会顺序继续执行下一个case块。如果没有匹配的case块,那么我们可以使用default块来接收例外的情况。整体的switch语句可以看做是if-else if-else语句的变体。我们对上面的计算器类Calculator进行修改,改为switch的实现方式:
下面运行程序,我们就看到了如下的结果:
为了说明break会结束case块的情况,我们可以在乘法部分加入一个小写的x作为运算符,代码修改如下:
此时我们若输入*号,那么没有找到这个case块中的break,程序会顺序执行下一个case块,也就是说这种写法我们可以使用*和x来作为乘号的表示。
数学中有一个质数(素数)的概念,也就是如果一个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从2开始的质数有2,3,5,7,11等。那么求质数的算法是:对于一个整数n来说,看它是否能被从2到n-1之间的所有整数整除,如果存在这样的整数能整除n,那么它就不是质数了;反之即为质数。由此我们得到如下的程序代码:
编译运行,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说明我们的程序可以正确得到结果,回过头来看看代码,我们可以看出isPrime这个变量就是用于判断是否符合质数检测条件的。那么它的值非0即1,对于这种只有两种结果的变量通常用于是非判断,我们称这种变量为BOOLEAN(布尔)变量。在Java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关键字boolean来声明布尔值,而且Java中的布尔值只能是true或false。而在C语言中非0就意味这满足条件,那么对于大于等于1的值都是成立条件。
在Objective-C中我们可以使用BOOL来声明布尔变量,而且用true或YES来表示成立条件,使用false或NO来表示反面,那么上面的程序我们可以写作:
或者使用true/false,这种写法更为通用。
三目运算符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最后一个重要概念,三目运算符也叫条件运算符。是通过两个符号?和:就可以表示if-else语句。语法为condition?exp1:exp2,当条件condition为true时,执行exp1,否则执行exp2。比如下面这个示例:
运行程序,我们得到如下输出:
可以看到三目运算符的作用了。对于下面这个运算exp1?exp2:exp3?exp4:exp5是如何进行的,只要记得三目运算符满足从右向左结合的原则,就是exp1?exp2:(exp3?exp4:exp5)就很好理解了。
接下文
之前介绍的都是独立的if选择结构,其实if语句也可以嵌套,也就是在一个if中嵌套另一个if/if-else语句,这个嵌套的if语句可以放在if块中,也可以放在else块中,那就要看具体的业务是怎么确定的。看下面这个程序示例: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char c; NSLog(@"Please input a single character:"); scanf("%c",&c); if((c>='a' && c<='z') || (c>='A' && c<='Z')){ if(c>='A' && c<='Z'){ NSLog(@"It's an alphabetic character in upper case."); }else{ NSLog(@"It's an alphabetic character in lower case."); } }else if(c>='0' && c<='9'){ NSLog(@"It's a digit."); }else{ NSLog(@"It's a special character."); } } return 0; }
编译运行后,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说明我们嵌套的if判断对大小写字母起作用了。下面来看一个综合示例,也就是对我们之前Calsulator类进行扩展: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 double val1,val2; char operator; Calculator *calc = [Calculator new]; NSLog(@"Pleae input your expression:"); scanf("%lf %c %lf",&val1,&operator,&val2); [calc setAccmulator:val1]; if(operator=='+'){ [calc add:val2]; }else if(operator=='-'){ [calc subtract:val2]; }else if(operator=='*'){ [calc multiply:val2]; }else if(operator=='/'){ if(val2==0){ NSLog(@"Division by zero!"); }else{ [calc divide:val2]; } }else{ NSLog(@"Unknown operator!"); } NSLog(@"%.2f",calc.accmulator); } return 0; }
只需修改主函数,而类的定义和实现都不用修改,下面编译运行,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可以看到我们的程序已经对各种情况的判断都做到了。这里最佳的写法是将除法的实现方法修改而最好不要在测试的main方法中来判断,那么我们可以将divide方法修改为如下形式:
-(void) divide:(double)val { if(val!=0.0){ accmulator/=val; }else{ NSLog(@"Division by zero!"); accmulator=NAN; } }
再次运行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效果:
选择结构的第二种语句是switch,这和其它编程语言也是一致的,在switch(...)中输入条件表达式,根据条件表达式的结果寻找对应的case语句来执行。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case块中没有break时,那么会顺序继续执行下一个case块。如果没有匹配的case块,那么我们可以使用default块来接收例外的情况。整体的switch语句可以看做是if-else if-else语句的变体。我们对上面的计算器类Calculator进行修改,改为switch的实现方式: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 double val1,val2; char operator; Calculator *calc = [Calculator new]; NSLog(@"Pleae input your expression:"); scanf("%lf %c %lf",&val1,&operator,&val2); [calc setAccmulator:val1]; switch (operator) { case '+': [calc add:val2]; break; case '-': [calc subtract:val2]; break; case '*': [calc multiply:val2]; break; case '/': [calc divide:val2]; break; default: NSLog(@"Unknown operator!"); break; } NSLog(@"%.2f",calc.accmulator); } return 0; }
下面运行程序,我们就看到了如下的结果:
为了说明break会结束case块的情况,我们可以在乘法部分加入一个小写的x作为运算符,代码修改如下:
case '*': case 'x': [calc multiply:val2]; break;
此时我们若输入*号,那么没有找到这个case块中的break,程序会顺序执行下一个case块,也就是说这种写法我们可以使用*和x来作为乘号的表示。
数学中有一个质数(素数)的概念,也就是如果一个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从2开始的质数有2,3,5,7,11等。那么求质数的算法是:对于一个整数n来说,看它是否能被从2到n-1之间的所有整数整除,如果存在这样的整数能整除n,那么它就不是质数了;反之即为质数。由此我们得到如下的程序代码: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int n, t, isPrime; for(n = 2;n <= 100;n++){ isPrime=1; for(t = 2;t < n;t++){ if(n%t==0){ isPrime=0; } } if(isPrime!=0){ NSLog(@"%i",n); } } } return 0; }
编译运行,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说明我们的程序可以正确得到结果,回过头来看看代码,我们可以看出isPrime这个变量就是用于判断是否符合质数检测条件的。那么它的值非0即1,对于这种只有两种结果的变量通常用于是非判断,我们称这种变量为BOOLEAN(布尔)变量。在Java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关键字boolean来声明布尔值,而且Java中的布尔值只能是true或false。而在C语言中非0就意味这满足条件,那么对于大于等于1的值都是成立条件。
在Objective-C中我们可以使用BOOL来声明布尔变量,而且用true或YES来表示成立条件,使用false或NO来表示反面,那么上面的程序我们可以写作: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int n, t; BOOL isPrime; for(n = 2;n <= 100;n++){ isPrime=YES; for(t = 2;t < n;t++){ if(n%t==0){ isPrime=NO; } } if(isPrime!=0){ NSLog(@"%i",n); } } } return 0; }
或者使用true/false,这种写法更为通用。
三目运算符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最后一个重要概念,三目运算符也叫条件运算符。是通过两个符号?和:就可以表示if-else语句。语法为condition?exp1:exp2,当条件condition为true时,执行exp1,否则执行exp2。比如下面这个示例: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int a, b, max; NSLog(@"Please input 2 numbers:"); scanf("%i %i",&a,&b); max=(a>b)?a:b; NSLog(@"%i is greater",max); } return 0; }
运行程序,我们得到如下输出:
可以看到三目运算符的作用了。对于下面这个运算exp1?exp2:exp3?exp4:exp5是如何进行的,只要记得三目运算符满足从右向左结合的原则,就是exp1?exp2:(exp3?exp4:exp5)就很好理解了。
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