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八卦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30 15:16:43
...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
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
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
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
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
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
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
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
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
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者 + 见
乾卦终
《易经》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 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
2 易经全文
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
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 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其道顺乎? 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
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
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
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
无誉。」 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
美之至也。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
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坤卦终
《易经》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
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既鹿无虞,以纵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 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 = 辶 + 颤 -页
屯卦终
《易经》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
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
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六 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蒙卦终
《易经》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需:有孚,光亨,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 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
亨,贞吉。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3 易经全文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 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 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 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 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需卦终
《易经》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讼:有孚,窒。 惕中吉。 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
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而逋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自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 = 上般 下革
讼卦终
《易经》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 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师卦终
《易经》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 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邑人不诫,上
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比卦终
《易经》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巽上乾下
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
亨。 密云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
4 易经全文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 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 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小畜卦终
《易经》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履:履虎尾,不□①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①人,亨。刚中正,
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①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①人之凶;
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②□②终吉。
象曰:□②□②终吉,志行也。
九五:□③履,贞厉。
象曰:□③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① = 口 + 至
□② = 上朔 + 下心
□③ = 炔 - 火
履卦终
《易经》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
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
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 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泰卦终
《易经》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
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
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 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否卦终
《易经》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
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5 易经全文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 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卦终
《易经》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
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大有卦终
《易经》第十五卦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
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
不可□①,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 四:无不利,□②谦。
象曰:无不利,□②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① = 足 + 俞
□② = 扌+为
谦卦终
《易经》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
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
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 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 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豫卦终
《易经》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
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 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 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笤唬烘谟诩危晃徽幸病?/p>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 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6 易经全文
随卦终
《易经》第十八卦 蛊 山风蛊 艮上巽下
蛊: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
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小有晦,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 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蛊卦终
《易经》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
临:元,亨,利,贞。 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 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
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 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 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临卦终
《易经》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
观:盥而不荐,有孚□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若,下
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
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 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 = 禺 + 页
观卦终
《易经》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
噬嗑:亨。 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
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
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乾□,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 = 月 + 姊 - 女
噬嗑卦终
《易经》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贲:亨。 小利有所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
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 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pre>
</div>
</div>
</div>
</div>
</span></p>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
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
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
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
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
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
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
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
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
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
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者 + 见
乾卦终
《易经》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 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
2 易经全文
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
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 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其道顺乎? 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
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
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
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
无誉。」 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
美之至也。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
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坤卦终
《易经》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
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既鹿无虞,以纵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 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 = 辶 + 颤 -页
屯卦终
《易经》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
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
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六 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蒙卦终
《易经》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需:有孚,光亨,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 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
亨,贞吉。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3 易经全文
象曰: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 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 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 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 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需卦终
《易经》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讼:有孚,窒。 惕中吉。 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
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而逋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自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 = 上般 下革
讼卦终
《易经》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 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师卦终
《易经》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 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 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邑人不诫,上
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比卦终
《易经》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巽上乾下
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
亨。 密云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
4 易经全文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 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 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小畜卦终
《易经》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履:履虎尾,不□①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①人,亨。刚中正,
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①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①人之凶;
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②□②终吉。
象曰:□②□②终吉,志行也。
九五:□③履,贞厉。
象曰:□③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① = 口 + 至
□② = 上朔 + 下心
□③ = 炔 - 火
履卦终
《易经》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
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
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 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泰卦终
《易经》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
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
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 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否卦终
《易经》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
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5 易经全文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 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卦终
《易经》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
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大有卦终
《易经》第十五卦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
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
不可□①,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 四:无不利,□②谦。
象曰:无不利,□②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① = 足 + 俞
□② = 扌+为
谦卦终
《易经》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
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
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 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 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豫卦终
《易经》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
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 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 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笤唬烘谟诩危晃徽幸病?/p>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 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6 易经全文
随卦终
《易经》第十八卦 蛊 山风蛊 艮上巽下
蛊: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
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小有晦,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 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蛊卦终
《易经》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
临:元,亨,利,贞。 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 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
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 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 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临卦终
《易经》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
观:盥而不荐,有孚□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若,下
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
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 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 = 禺 + 页
观卦终
《易经》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
噬嗑:亨。 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
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
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乾□,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 = 月 + 姊 - 女
噬嗑卦终
《易经》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贲:亨。 小利有所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
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 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pre>
</div>
</div>
</div>
</div>
</span></p>
上一篇: Jquery在下拉框中如何动态获取数据
下一篇: 浅谈Ajax请求与浏览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