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链接在web开发中使用总结 超链接A标签触发事件内联区块
在工作中在前端页面的编写中经常使用到超链接,遇到了一些细小问题,在这里进行一下总结,以备未来使用,同时分享给大家,方便查找。
通常在开发中使用超链接用来触发onclick事件,已达到类似按钮点击操作的效果,同时在样式上比button标签更加灵活。
最常用写法:
<a href="#" onclick="函数名();"></a>
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IE环境下,上述写法在页面超出一屏时,在页面下端的链接在触发onclick之前会出现跳动现象,页面会先调回顶端,然后执行onclick中的函数体。
解决的方法有两类:
第一类:触发函数写在onclick事件中
在这类中javascript函数的写法有两种,效果相同
onclick="函数名();" 或者 onclick="javascript:函数名();"
href 中则写如空链接
空链接的三种方式:
href="###" 第一种 href=" javascript:; " 第二种 href=" javascript:void(0);" 第三种
a标签通常是内联元素的,是设置不了它本身的width和height的,但它是可以转换为区块元素的,如果在使用中还需要对a标签的样式加以处理。具体实现办法:
对a标签设置CSS样式:display:block;当a设置了这一属性后,就可以给它加上width和height属性了。
第二类:
这种方式不再使用事件触发机制,也就是不用在编写onclick事件,而是把javascript函数放在 href属性中,具体如下:
<a href="javascript:函数名()" target="_self"></a>
上面总结了超链接的几种用法,但是实际上超链接标签的目的就是用于链接地址,只是在web开发过程中很多人都用这种方式来达到button标签的效果,口耳相传,形成习惯。
实际上,按照W3C标准来说,使用超链接a标签,也就要加入链接的地址!如果你使用了a标签,而没有加入要链接的网页地址,那就没必要使用这个标签了,因为其他的标签可以替代,也更符合WEB标准,例如<span></span>或者<em></em>等这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