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串口通讯
一、寄存器与基于固件库编程方式的差异
1、固件库:目前比较多的例程是使用固件库编写的。官方的例子也都采用固件库方式。特点就是简单,易于理解,资料多。初学者建议从固件库学起。
2、寄存器:有更好的移植性寄存器更贴近底层,对外设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理会有更深的理解。
二、STM32的USART通讯程序
1、程序要求
①设置波特率为115200,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
②STM32系统给上位机(win10)连续发送“hello windows!”,上位机接收程序可以使用“串口调试助手“,也可自己编程。
③当上位机给stm32发送“Stop,stm32”后,stm32停止发送。
2、准备工具
①开发板。这里我使用的是野火指南者(STM32F103VE)带3.2寸屏的开发板。
②keil5软件。其版本最好是5.2以上的,当然5.1也可以。
③串口下载软件:mcuisp应用程序,用于将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上。当然也可以使用仿真线来下载。
④野火多功能调试助手。
3、编写程序,生成.HEX文件
①在我们买开发板之后,商家会给我们相应的资料,把资料下载解压出来,里面提供了很多的程序供我们选择,首先我们打开串口通信文件。
选择一个已经写好的串口通讯的工程
打开之后如下:
紧接着按照要求修改程序。
将程序中的stm32f10x_it.c程序中的串口中断服务函数改一下。
改成如下代码:
int i=0;
uint8_t ucTemp[50];
void DEBUG_USART_IRQHandler(void)
{
if(USART_GetITStatus(DEBUG_USARTx,USART_IT_RXNE)!=RESET)
{
ucTemp[i] =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
if(ucTemp[i] == '!')
{
if(ucTemp[i-1] == '2'&&ucTemp[i-2] == '3'&&ucTemp[i-3] == 'm'&&ucTemp[i-4] == 't'&&ucTemp[i-5] == 's'&&ucTemp[i-6] == ' ')
if(ucTemp[i-7] == 'p'&&ucTemp[i-8] == 'o'&&ucTemp[i-9] == 't'&&ucTemp[i-10] == 's')
{
printf("ÊÕµ½£¡");
while(1);
}
}
i++;
}
再将主函数main.c改成如下代码: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bsp_usart.h"
void delay(uint32_t count)
{
while(count--);
}
int main(void)
{
USART_Config();
while(1)
{
printf("hello windows 10!\n");
delay(5000000);
}
}
修改完程序之后点击保存。
点击设置生成.hex文件。
编译运行。
4、利用串口将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上
①安装USB转串口驱动。野火给的资料里面有,直接点击下载就可以。
直接点击安装。
②因为我们没有仿真线,用的是ST-link线,因此要先下载STlink驱动。
点击安装。
③打开下载好的串口下载软件mcuisp。
下载完成。
5、验证运行
用 USB 线连接开发板的 USB 转串口跟电脑。
在电脑端打开串口调试助手并配置好相关参数。
点击“打开串口”,开始收发。
输入"stop stm32!"。
三、总结
任何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清楚自己的掌握情况。串口通讯的实现过程比较多,但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下一篇: 最小化数据传输——在客户端存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