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
本文首先对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进行介绍,然后给出其C++实现,也可访问我的Github获取源码。
深度优先搜索(DFS)
1、DFS介绍
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树的先序遍历比较相似,思想是:假设初始状态下图中所有顶点均未被访问,则从某个顶点v出发,首先访问该顶点,然后依次从它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直到图中所有和v相连的顶点都被访问。若此时尚有其他顶点未被访问到,则另选顶点作为起始点,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过。
2、DFS图解
下面以无向图为例,介绍DFS的遍历过程:
第1步:访问A。
第2步:访问(A的邻接点)C。
在第1步访问A之后,接下来应该访问的是A的邻接点,即"C,D,F"中的一个。但在本文的实现中,顶点ABCDEFG是按照顺序存储,C在"D和F"的前面,因此,先访问C。
第3步:访问(C的邻接点)B。
在第2步访问C之后,接下来应该访问C的邻接点,即"B和D"中一个(A已经被访问过,就不算在内)。而由于B在D之前,先访问B。
第4步:访问(C的邻接点)D。
在第3步访问了C的邻接点B之后,B没有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因此,返回到访问C的另一个邻接点D。
第5步:访问(A的邻接点)F。
前面已经访问了A,并且访问完了"A的邻接点B的所有邻接点(包括递归的邻接点在内)";因此,此时返回到访问A的另一个邻接点F。
第6步:访问(F的邻接点)G。
第7步:访问(G的邻接点)E。
因此访问顺序是:A -> C -> B -> D -> F -> G -> E
广度优先搜索(BFS)
1、BFS介绍
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的思想是:从图中某顶点v出发,在访问v之后一次访问v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然后分别从这些邻接点出发,依次访问他们的邻接点(分层访问的意思),直到图中所有已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都被访问到。如果此时尚有顶点未被访问,则选取另一个未被访问过的顶点作为新的起始点,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
2、BFS图解
第1步:访问A。
第2步:依次访问C,D,F。
在访问了A之后,接下来访问A的邻接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本文实现中,顶点ABCDEFG按照顺序存储的,C在"D和F"的前面,因此,先访问C。再访问完C之后,再依次访问D,F。
第3步:依次访问B,G。
在第2步访问完C,D,F之后,再依次访问它们的邻接点。首先访问C的邻接点B,再访问F的邻接点G。
第4步:访问E。
在第3步访问完B,G之后,再依次访问它们的邻接点。只有G有邻接点E,因此访问G的邻接点E。
因此访问顺序是:A -> C -> D -> F -> B -> G -> E
C++实现
下面给出DFS和BFS的C++实现,首先定义一个存放顶点的类Node:
class Node
{
public:
//构造函数
Node(char data = 0);
//数据
char m_cData;
//定义顶点是否被访问过
bool m_bIsVisited;
};
//构造函数的实现
Node::Node(char data)
{
m_cData = data;
m_bIsVisited = false;
}
然后定义Graph类,如下:
class Graph
{
public:
Graph(int capacity); //构造函数
~Graph(); //析构函数
void DepthFirstSearch(int nodeInedx); //深度优先搜索
void BreadthFirstSearch(int nodeIndex); //广度优先搜索
void BreadthFirstSearchImpl(vector<int> preVec); //广度优先搜索的实现函数
private:
int m_iCapacity; //图中能够容纳的结点数量
Node *m_pNodeArray; //存放顶点的数组指针
int *m_pMatrix; //存放邻接矩阵的指针
};
下面是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实现:
//构造函数的实现
Graph::Graph(int capacity)
{
m_iCapacity = capacity;
m_iNodeCount = 0;
m_pNodeArray = new Node[m_iCapacity]; //分配大小存放结点,一个数组
m_pMatrix = new int[m_iCapacity * m_iCapacity]; //分配大小存放邻接矩阵
memset(m_pMatrix, 0, m_iCapacity * m_iCapacity * sizeof(int)); //将邻接矩阵的元素都置为0
}
//析构函数的实现
Graph::~Graph()
{
delete []m_pNodeArray;
delete []m_pMatrix;
}
DFS的实现:
//深度优先遍历
void Graph::DepthFirstSearch(int nodeIndex)
{
//先访问当前传入的结点
m_pNodeArray[nodeIndex].m_cData;
m_pNodeArray[nodeIndex].m_bIsVisited = true;
for(int i = 0; i < m_iCapacity; i++)
{
//m_pMatrix[nodeIndex * m_iCapacity + i 为邻接矩阵的nodeIndex行,i列的值
if(m_pMatrix[nodeIndex * m_iCapacity + i] == 1 && m_pNodeArray[i].m_bIsVisited == false)
{
DepthFirstSearch(i);
}
}
}
BFS的实现:
//广度优先搜索
void Graph::BreadthFirstSearch(int nodeIndex)
{
m_pNodeArray[nodeIndex].m_cData;
m_pNodeArray[nodeIndex].m_bIsVisited = true;
vector<int> curVec;
curVec.push_back(nodeIndex);
BreadthFirstSearchImpl(curVec);
}
//实现递归的函数
void Graph::BreadthFirstSearchImpl(vector<int> preVec)
{
//int value = 0;
vector<int> curVec;
for(int j = 0; j < preVec.size(); j++)
{
for(int k = 0; k < m_iCapacity; k++)
{
if(m_pMatrix[preVec[j] * m_iCapacity + k] == 1 && m_pNodeArray[k].m_bIsVisited == false)
{
m_pNodeArray[k].m_cData;
m_pNodeArray[k].m_bIsVisited = true;
curVec.push_back(k);
}
}
}
if(curVec.size() == 0)
{
return;
}
else
{
BreadthFirstSearchImpl(curVec);
}
}
上一篇: nginx负载均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