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后宫不得干政,这个皇帝却靠皇后成为了千古一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世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通晓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朝历代基本都出现了后宫干政的影子,如此导致了太后专权、外戚夺权的危险局面,如西汉末期王莽篡汉就是很好的例子。以至于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对后宫干政不遗余力地严防死守,以防权力外泄。
清朝康熙皇帝更是慑于后宫干政的极大危害,将“后宫不得干政”写进了宪法,为此还把“违规进言”的心上爱妃——容妃狠心打入冷宫;北魏统治者更是“技高一筹”,制定出了这一祖训:凡是儿子被立为太子,其生母便要被处决,对于后宫干政的恐惧堪称深入骨髓了。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这位皇帝不仅没有因为听取后宫之言而植下祸根,反倒因为“虚心聆听”终成一代明君。这位皇帝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李世民能成为千古一帝,除了其本人卓越的领导能力以外,其博大宽容的胸襟也是重要因素。对于敌营“投诚”过来的魏征,不仅能做到不计前嫌、予以重用,而且颇富忍耐之心,任其在大殿之上不留情面地拿自己开刀。
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封建社会君主的权威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失了权威,何以服九州万方之众?李世民作为一国之主,为何不顾君主形象,屡屡对魏征下不了台阶的直言忍气吞声呢?这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位列后宫之主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出生虽好,但却命运多舛,八岁时便失去了父亲,随后与哥哥长孙无忌一起被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扫地出门,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好在吉人天相,长孙无忌结识了雄才伟略的李世民,并于长孙皇后13岁时将其嫁给了李世民,这之后日子才渐渐好了起来。
之后,李世民和其父亲李渊反隋成功,建立了大唐。长孙皇后的身份便扶摇直上,先是秦王妃,后又被李世民册立为皇后。
做了皇后的她并没有因为“职位越高”,便“肚量越小”,反而走向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无限包容之境界。面对李世民的众多妃子,她不仅没有小肚鸡肠,挖空心思地让李世民聚焦于她一人,反而劝说李世民要雨露均沾,并主动关心后宫妃嫔,使得大家融为一家,这使得李世民的后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温馨的后宫。
对于魏征不留情面的进言,长孙皇后也是识大体、进忠言。每每李世民被魏征气得半死,下朝后扬言要“杀了这个田舍翁”时,长孙皇后便不动声色穿戴朝服出现在了李世民面前,劝谏道:“臣妾听闻凡是明君的身边都会有这样敢于谏言的臣子,今魏征敢于直言相谏,说明陛下乃圣明之君,臣妾特来祝贺”。
这一席别具智慧的婉言相劝之语,特似一瓢清凉的泉水,浇灭了李世民心头的怒火,也铸就了李世民善于纳谏的英明天子形象。
长孙皇后的贤还远不止如此,对于之前相依为命的哥哥长孙无忌,她却数次严词拒绝李世民重用提拔的建议,并表示:自己已尊贵至极,不希望自己的亲属遍布朝廷,因为汉朝的吕后、霍光就是切骨之鉴,可见她心里一直装着大唐**的稳固,而非个人荣辱。
她越是这样拒绝,李世民就越觉得应该要提拔,于是绕开她直接提拔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得知此消息后,长孙皇后写信给长孙无忌,让其主动请求降职,李世民无奈只好将长孙无忌改授为开府仪同三司。
哥哥尚且如此,亲属娘家人就更别想借着她的关系一步登天。如此公而忘私之完美贤内助,李世民怎能不动容?也正因为前有魏征直言,后有长孙皇后的完美无缺,李世民难怪成为了一代明君。后长孙皇后不幸去世,李世民痛哭流涕不止,并且再未立皇后,或许在他心中,长孙皇后是唯一能配得上“国母”这一称号的人。
综上,谁说后宫不得干政?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靠着长孙皇后的进言成为了千古一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TP-LINK 路由器设置 图解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