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在历史上,谁比较厉害?

程序员文章站 2022-10-29 09:08:46
在正史中,李世民三兄弟的个人武力水平怎么样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我国古代的众多宫廷政变中,哪一场最特殊?当然是玄武门之变,这是唯一一场由主角们亲自上阵、以个人武力定... [详细]...

  在正史中,李世民三兄弟的个人武力水平怎么样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我国古代的众多宫廷政变中,哪一场最特殊?当然是玄武门之变,这是唯一一场由主角们亲自上阵、以个人武力定胜负的政变:觊觎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亲手射死了时任太子、大哥李建成,其后却差点被弟弟李元吉勒死,最终靠着及时赶到的部下捡回一条命。

  以双方当事人亲自决斗决高下、而非通过群体械斗定输赢,这种擒贼先擒王的政变方式,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动荡,颇有些演义、小说中的江湖味道。那么,在正史中,这起事件的主角——李氏三兄弟的个人武力水平怎么样?李世民为啥敢以一追二?

  古人当然是有武艺的,但跟武侠小说中不一样。自周王朝起,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被当作贵族的必修技能。其中,两项与武力相关:射,即射箭;御,最初是驾驶马车,逐渐演变为骑马。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作战方式的多样化,近身作战技能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其后虽“礼崩乐坏”,并经历千百年的王朝更迭、权力易手,但从汉至唐,在文武并重的中原文明体系中,个人武力在贵族教育机制中仍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李氏所处的关陇集团糅合了鲜卑的文化,更是将尚武精神发挥到极致:每逢大战,西魏/北周的贵族都会亲自冲锋陷阵;李渊的祖父李虎,正是依靠着战功才跻身于“西魏八柱国”之一。

  下面,笔者抛开战略、战术、性格等因素,依据《旧唐书》、《新唐书》及《资质通鉴》等正史的记载,对比李氏三兄弟射箭、骑马、近身搏斗三方面的技能,分析它们对玄武门之变的影响。

  射箭:李氏的传统优势技能,李世民占优

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在历史上,谁比较厉害?

  李世民的祖上,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后来西凉国灭,但李氏仍活跃在北朝政坛中。北魏末年,李暠的五世孙李虎先后追随贺拔岳、宇文泰,并因战功被封陇西郡公、位居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最大个人特长,就是射箭:“虎少倜傥有大志,好读书而不存章句,尤善射”。

  而他的孙子李渊也继承了这一家族技能。公元615年,李渊被隋炀帝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负责对抗突厥、扫平地方农民起义。龙门一战,面对毋端儿率领的数千起义军,李渊带领十余名骑兵直冲敌阵,射出70多箭,每发皆中:“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其后在打扫战场时,他“尽得其箭于其尸”,即每支箭都射中了敌人、没有一发落空。要知道,当时他是骑射的姿态,并非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开弓,家族的射术基因确实了得。

  而后来在与突厥的对抗中,面对精于骑射的游牧骑兵,李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挑选了2000名善于骑射的隋军将士,严加训练,多次击败敌人:“前后屡捷,突厥颇惮之”。

  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箭术,史书中并没有专门的描写。不过他俩有一个共同爱好:打猎,这一点也成了他们的主要“罪状”,比如 《旧唐书》称李建成“驰猎无度,士卒不堪其劳”;李元吉“性好畋猎”,甚至宣称"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而打猎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射箭,由此可知,李建成、李元吉的箭术也不会差;毕竟射箭差劲的人,不大可能有打猎的自信。

  而对于李世民的箭术,史书可谓不吝笔墨,比如公元621年与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战前,李世民曾带着尉迟敬德、李世勣、秦叔宝等人前去探营,途中他对当时的头号猛将尉迟敬德这样说:“我携带弓箭、你手持长枪相随,即使有百万敌军也无需忌惮。”紧接着,为了将敌人引入包围圈,他们边撤边战,李世民箭无虚发“引弓射之,辄毙一人”,前后射杀数人(尉迟敬德更生猛:手刃十余人)。

  与如今影视剧里“中箭即死”的情节不同,隋唐时期的冶炼技术较为先进,军人普遍自备防具,装甲防护能力较为可观,史书中时常出现一些将领浑身中箭、却仍能奋勇杀敌的场景。比如在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的堂弟李道玄“飞矢集其身如猬毛,勇气不衰”;中下级的将士装备也许会差些,但若要做到中箭即死,那一定是被命中了要害,比如脖子、脑袋等。而箭无虚发、一击毙命,则是李世民在战场上的常态,因此他也被后世公认为当时的一流神射手。

  骑术:李建成最弱,李世民最佳

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在历史上,谁比较厉害?

  李氏三兄弟都酷爱打猎,可见他们的骑术都不赖,但从史书中记载的两起事件来看,具体水平有所区别。

  公元前617年6月,李渊决定太原起兵后,带着李建成、李世民往西南奔袭长安城,李元吉则留守大本营太原。8月,唐军抵达霍邑,被隋将宋老生阻挡。双方在城外交战时,李渊和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与姐夫柴绍则率军位于城南。开战后,宋老生选定城东作为主攻方向。悲剧的是,不知是因为慌张还是骑术不精,李建成此时竟摔下马来!眼见敌军统帅掉链子,隋军趁势猛攻,唐军一时间处于下风;好在李世民、段志玄及时率军从后夹击,唐军才反败为胜。

  李世民的骑术则比他的大哥强了不少。公元624年时,李渊带着三个儿子在城南打猎,并让他们比试骑射水平:“上命三子驰射角胜”;对于射术优劣并没有记载,但骑术的高下则体现了出来:

  围猎前,李建成把一匹极为雄壮的马交给李世民,并说:“这匹马脚力很棒,一跃能飞过几丈。弟弟你一向善于骑马,就试一试吧。”

  看起来李建成很友善嘛!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时两人间的关系已剑拔弩张,年初还因各自私下征兵被李渊处罚。这匹马是从突厥人那里引进的,极为膘肥体壮,貌似一匹绝世良马,却有个致命的毛病:喜欢尥蹶子(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一般人若不能驾驭,轻则受伤、重则摔死。

  对于太子这种“示好”的举动,李世民不可能拒绝,于是他骑上这匹马追猎野鹿。没跑多远,这匹烈马猛不丁的尥蹶子,但李世民反应极快、身手矫健,从马背上一跃而起,平稳落到地上;其后他再次上马、马再次尥蹶子,如此上演了三次,但都未能伤他分毫。李世民对随行的亲信宇文士及说:“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即:他想借用这匹胡马杀我,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种下三滥的招数并没什么用!

  由此可见,李世民的骑术确实相当精湛。李元吉的骑术,书中并无特殊的描述,在此略过。

  近身搏斗:李元吉首屈一指

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在历史上,谁比较厉害?

  李氏三兄弟都曾经领军作战,对于个人近身搏斗技能,李世民、李元吉则都留下过“光辉”记录。

  上文所提的霍邑之战中,李世民曾经“手杀数十人、两刃皆缺”,刀都被他砍豁了;其后的作战中,他多次率领手下的精锐重骑兵“玄甲军”冲锋陷阵,看起来是一名猛将。

  不过群殴与单挑不同,作为统帅,集体冲锋时他身边一定有大批将士共进退,体现不出个人水平。不过他也面临过与当时一流武将面对面的情况。公元620年,李世民正率军与王世充军相持。有一天,他带领500骑兵观察敌情,被王世充率领万人突袭包围;敌军的猛将单雄信更是挺枪跃马直奔李世民,几乎将他刺落马下。关键时刻,刚刚归降唐军的尉迟敬德斜刺里杀出,一枪将单雄信捅下马,李世民这才逃过一劫。

  可见,李世民在近战方面并不是一流水准。相比之下,李元吉就生猛得多。

  李元吉从小喜欢打仗,留守太原时,他经常命令仆人、妻妾等全副武装模仿行军作战,互相拿真刀实枪互刺,死伤甚众,李元吉本人也多次受伤;其后跟随李世民打仗时,他更是以善于使用长枪而闻名:“齐王元吉亦善马槊”。

  但他的水平,应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顶多是一流水准,距离超一流还差得远。这一点,从他与尉迟敬德的切磋中可见一斑:

  尉迟敬德堪称当时的第一猛将,战场上他时常单骑入敌阵,对方即使多人同时以长枪攒刺,也很少能伤他分毫;他甚至精于空手夺枪、反刺敌人。他归降唐军后,一向以善用长枪自负的李元吉很不服气,想要给他一个下马威,于是建议两人去掉枪尖、友好切磋。不过结果很尴尬:元吉执枪跃马,但总是刺不中尉迟敬德,反而被对方连续三次夺去武器。

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在历史上,谁比较厉害?

  身为同父同母、接受同等教育的三兄弟,李世民在射术、骑术两方面强于他的兄弟,近战并不擅长,这与训练及实战经验有关。

  李世民16岁从军,其后跟随李渊镇守太原、常年与突厥人作战,既能享受父亲开小灶般的训练,又能在实战中汲取经验,后来更是不间断的南征北战;所谓猛练自然强,他的骑射水平自然水涨船高。但作为统帅,他的主要职责是诸如观察敌情、制定战术、现场临机调度等,属于指挥性质;而亲自上阵冲锋,要么是在敌我大势已定的阶段,要么是在战局胶着时、亲力亲为鼓舞士气,更多的时候,他是以一名指挥兼远程辅助攻击手的角色出现在战场;近身一对一搏斗的方式,是专职武将们的业务,对他来说,既不必要、也很有风险。

  而李建成起初带着李元吉等家眷留守河东,其后虽率军与刘仚成、刘黑闼作战,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长安处理政务;李元吉则比李世民年幼五岁,当自己的二哥在北方跟突厥人、起义军作战时,他还在河东享受大哥的庇护。从晋阳败退后,他的数次出征,要么跟随李世民(围攻洛阳城、首次讨伐刘黑闼),要么是跟从李建成(歼灭刘黑闼),虽然也获得了实战经验,但作为兄长们的保护对象,不可能真的像尉迟敬德那样豁出去拼命(真正拼命的宗室名将李道玄,正是死于勇猛上);但他酷爱打仗、时常自我训练的性格,再加上年轻力壮,则使他的近战能力强于二位兄长。

  总体而言,当时的李氏是比较尚武的,这也是他们亲自打天下、亲自上阵武力政变的原因。现在我们再脑补下玄武门之变的过程:

  与其他朝代不同,当时李氏三兄弟进入皇宫,是可以随身携带武器的:“皇太子及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用之物”,更别说李世民是早有预谋、全副武装提前入城埋伏;

  当李建成、李元吉听命走到临湖殿时,感觉气氛有变,立即调转马头回奔东宫;

  东宫的兵力处于绝对优势,因此李世民绝不能让他们得逞,再加上对自己骑射能力的自信,他抛下尉迟敬德等人,快马追上“随而呼之”,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随后李元吉立即在马上开弓,但却“再三不彀”,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事发突然、心情紧张,也可能是李世民身着重甲,难以命中要害;至于李建成为何不一起发箭,可能基于一丝侥幸心理(即没有预料到事情的严重性);

  随后李世民开弓搭箭,一下命中大哥的要害:“建成应弦而毙”。此时尉迟敬德率领70多名骑兵赶到,李元吉中箭,但未伤及要害,舍马步行逃走(马已被射死);

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在历史上,谁比较厉害?

  没想到此时李世民的马出了问题:皇宫树木众多,他被树枝挂下马,由于身负重甲一时难以起身,李元吉冲上前来,意图夺弓勒死李世民。为什么不用刀剑?最大的可能是:刀剑这种武器并不是随身携带,而是挂在战马身上的。

  这时尉迟敬德赶来,面对这位猛将,李元吉只能落荒而逃,却惨被射死。

  李渊也许没想到,三个儿子的武艺,竟然会用来自相残杀。但在当时,这一状况早已不可避免。一方面,李建成是早已确定的太子,且身在长安常年处理政务;另一方面,是战功赫赫,打下大唐大半*的天策上将李世民,即使他没有野心,但“功高震主”的规律,决定了他和太子不可能并存。因此,玄武门之变,双方并无道德高下之分,只是封建时代,皇权的绝对诱惑,再次战胜了脆弱的人性与亲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