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技

李开复:高估值公司不是人人可做

程序员文章站 2022-10-16 17:37:56
腾讯科技讯(乐天)7月23日消息,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日前出席一场演讲时表示,中国在智能硬件时代将会拥有巨大的优势,如富士康在中国就有80多万员工。李开复说,在硅谷看到的几乎每个项目现在都在跑深圳,创...

李开复:高估值公司不是人人可做

腾讯科技讯(乐天)7月23日消息,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日前出席一场演讲时表示,中国在智能硬件时代将会拥有巨大的优势,如富士康在中国就有80多万员工。

李开复说,在硅谷看到的几乎每个项目现在都在跑深圳,创新工场在美国投了大概十个硬件项目,他们的CEO也是每个都跑深圳,几乎所有的电子器件都能在深圳的华强被找到。

“中国已经是拥有的世界工厂。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会在这个领域作为领跑的角色。”

李开复还说,除了消费者硬件,还有工厂、机器人这些领域,中国的机器人采购量已达到36000台,是世界之最。但机器人密度仅是一些国家的1/17,比日本、韩国要少很多。

“这意味着未来机器人会越来越多,中国会成为巨大的机器人使用国家。”李开复说,且机器人成本每年下降30%,越来越便宜,这些机器人会部分取代工人。

在机器取代人力在工厂的过程中,中国会迎来新的的发展机会。李开复指出,因为中国是制造大国,所以这样的使用会继续催动、催化这个技术的发生和成长。

以下是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演讲实录:

李开复:创新工场成立于六年前,当时我们认为中国需要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我们也提出了如何做一个创新型的孵化器,如何能够在最早期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完成他们的梦想,所以对于把创新这件事情和创业这件事情扩大,一直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目标。

虽然在初期做创新工场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对我们抱着质疑的态度,但是我觉得这六年,尤其是克强总理最近推动的大众创业的方向,我觉得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到底能不能够大众创新,我们六年中美共投了200个项目,已经很多了。

但是200离大众还是有很大差距。大众创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说真的要做所谓的独角兽,改变世界的公司,比如说像阿里、百度、腾讯,或者像小米、360这种伟大的不只十亿甚至百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我依然深深认为,不是一个人人可做的事情,还是需要那种有独特的自信,而且对行业专注,而且领导管理能力、执行力都非常强,而且是强到不是万里挑一,可能是百万里挑一的境界。

所以这种独角兽的创立,我们投了200家公司,我们可能最幸运,也顶多看到十来家独角兽的创立。所以独角兽公司的创立,本身并不是一个所有的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中国特别适合大众创业

但是我觉得今天世界在处于一个非常独特的临界点,而且中国是特别适合大众创业的,但是这个创业我们真的要非常清晰的划分,这个创业不是要大家都出来创独角兽公司。

比如说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你是一个在大公司、国企里面工作了十年,想出来创个公司,或者你是某个工厂面临一些挑战,要离开工厂的蓝领创业者,我们必须要非常清晰的表达,对于这些创业者我们不是希望独角兽。

所以在对全国谈大众创业的时候,我们应该很清楚,是非常非常少数的能够做这种独角兽,伟大公司的创业。

创业公司的成就也会带来很多就业,但是那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真的要带来全*动的话,我们应该用更广义的思维来看大众创业这件事情。

比如一个淘宝的掌柜,我认为他也是在创业,因为他没有老板,他是自己的老板,他也许自己一个人、三个人、五个人,在经营一个盈利的淘宝店,我们应该尊敬支持这一类的创业者。

如果一个司机他辞去了他司机的职位,开着一个挂着滴滴、Uber还有其他的共享经济的汽车的平台,挂着三五个手机,不断的去寻找最好的接单的机会,我觉得这样的人我们也可以把他认为是一个个体户的创业。

今天的经济发展的形态,我们可以期望这样的人会是非常大的数量的,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大家对环境的重视,还有随着中国制造的成本越来越高,我相信会有很多人面临要改变他们的工作的机会和挑战,比如说工厂的工人越来越少了,比如说某些行业同质化的竞争越来越大了,或者他的薪水越来越低了,或者他开始从中国工厂移到了一些更便宜的国家。

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工作因为有更聪明的算法、大数据、机器人的存在,很多工作慢慢都会消失,这是一个全球的现象。

共享经济即将崛起

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个节点看到共享经济即将崛起,过去的淘宝只是让你卖那些可以寄到家里的事物,未来所有的事情都会变成共享经济。

那么未来这些共享经济的平台崛起了,会有很多人可以说我不用在一个工厂里工作了,我不用再继续做过去我不喜欢、不适合甚至被下岗,或者是有更好的机会,想换工作。

我觉得这是真正大众创业需要重视的第二点。

第一点,我们应该都努力的像创新工场和其他投资伙伴,不断地在帮助这样顶尖独角兽公司的产生,因为他们能产生最大的经济价值。

但是另外一种创业其实是一种个体户的,是一种个人的、是一种我不要老板我自己也可以站出来,挣更多钱,更有尊严的活下去。前者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后者是产生特别巨量,甚至是全民人口的20%、30%,都可以我不再要老板,我也是创业者。

在这个理解和定义之下,我是认为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会走向一个大众创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大众创业创的业都定位、定义成所谓的独角兽。

因为如果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了,一个人在工厂下岗了,这样的一个人才是不可能,不是说很低概率,而是真正不可能创造出一个独角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同时鼓励这两种生态的发生,我觉得这对国家、对经济都是很好的事情。

硬件创业是创新工场重点六个方向之一

更深度的来谈一下创新工场的方向。我们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布局和投资,包括O2O、新的数字娱乐和内容,包括社交软件,包括更多移动的投资,也包括一些商务的应用等等。

我们的重点六个方向之一是硬件创业。今天既然这个论坛是主要讨论硬件和智能硬件,我想更多地谈一下针对性的对于为什么我们在创新工场,特别认为硬件创业的明日之星是必然会诞生在中国,我们在这方面是抱着巨大的希望。

但是希望归希望,我们还是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理解和规划,我们有很大的热情、很大的期望,但是这个路程中也是布满了荆棘,不是能够走得很快、很顺的必然之路。

创新工场回顾一下我们最特殊的投资点,就是我们在2009年大胆的预测了移动互联网即将诞生,而且会改变一切。这个时候外部还是很多质疑。

但是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其实看的还是比较准确的。因为我们经过了PC时代,经过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把很多学习的东西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对它也做一些判断。

同样的今天我们也可以把过去的这些时代推算说,智能硬件是不是也会造成一个新的创新创业的浪潮,就和移动互联网一样的伟大。我们对此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

智能硬件渗透到生活与经济

但是我们对今天看到的很多项目是抱有顾虑的,我们对未来趋势也是认为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今天我想介绍的就是说对于智能硬件,我们为什么看好,为什么担忧,给创业者能有什么样的建议。

从宏观来说,其实智能硬件已经开始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与经济,可以看到我们过去的生活模式和今天,慢慢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开始介入了。

过去我们想到摄影,我们还是想到一台相机,即便已经是一个单反相机,但是到了今天单反的用户越来越少了,有大疆和GoPro已经颠覆性的作为摄影的使用。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智能硬件开始的渗透,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乐观的状况。

如果我们看一下预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今天我们可能认为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崛起,这些图能够告诉我们说,那些能够接电和上网的机器在世界上有多少台,或者说IOT万物联网到底数量会有多大。

我们今天可能就认为移动互联网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亿了,已是非常大的数字。但是未来五年,大家可以看这个图,其实未来五年的成长是今天的七倍左右。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有多少台机器,未来五年有七倍的成长,会长到根据美国的预测,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可以期望世界上会有440亿台万物互联移动IOT的存在。这肯定是一个让我们非常乐观的预测。

中国在IOT万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

这么好的市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是抱着巨大的信心呢?这里我想提出五个理由。

第一,中国是世界工厂,无论我们去看深圳有多少个代工厂,或者富士康在中国就有80多万员工。我们在硅谷看到的几乎每个项目现在都在跑深圳,包括创新工场在美国投了大概十个硬件项目,他们的CEO每个都跑深圳,所以几乎所有的电子器件都能够在深圳的华强被找到。中国已经是拥有的世界工厂。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会在这个领域作为领跑的角色。

第二,要做智能硬件,对工科人才是非常需要的,以前靠着媒体出身的人,这个领域或者其他领域的,靠着一个点子就滚动起来了,但是在硬件领域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硬件都需要一个很强的工程团队,这个工程团队不但要做软件,不但要懂互联网,还要能做硬件。

中国的工科人才更是全球最顶尖的,如果我们看过去的书,《世界是平的》,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是多么羡慕中国的人才。有各种数据,中国的高考、工程师的数量,而且中国的工程师虽然勤奋努力能干,但是中国工程师的平均工资只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1/7。

所以当我们进入一个非常需要大量优质勤奋的工程人员的领域,那中国一定是毫无疑问的站在世界领先的地位。

第三,中国本身作为一个市场,是有巨大的消费需求的,因为我们现在面临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临界点,就是我们称为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我们可以理解成为两种,上面这个图是一个过去的非常贵的顶尖配置,只有很少人买得起的,突然变便宜了。比如小牛电动,也是工场投资的项目之一。

另外,过去从传统的使用,突然被改变了,变成一个更高级别的使用,比如说一台智能钢琴的使用,这个我们称之为消费升级,因为它的量会巨大的增长。

因为过去买不起的,现在买得起了,过去很难使用、很贵的东西,现在变得更可以普及、更好使用了,或者在本质上,在一个钢琴的使用,过去的钢琴是很死板的,是学习很困难的。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学习很快乐的产品。

今天中国的市场,中国的顶尖品牌并不多,所以互联网品牌可以快速崛起,中国的产业性的服务比例是非常小的,所以它的发展空间是未来是非常巨大的。而整个领域在整个经济是7%左右的成长,而这个消费市场还是有10%以上的成长。让我们看到未来的空间是巨大的。

所以第三个就是中国的市场和消费升级带来巨大的需求。当我们创业的时候,创业的本身是很重要的,你的团队、你的产品,但是也要有很大的市场,如果你在一个很小的国家,比如在以色列,就不可能针对本土市场做出一个伟大的公司。

中国成巨大的机器人使用国家

在中国我们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生产在这里,人才在这里,市场也在这里。而且在这之上还有一个全球的趋势,就是行业的自动化,因为我们谈到硬件,除了消费者硬件,还有工厂,还有机器人这些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今天很独特的情况是左边的第一点和最后一点,虽然最后一点中国的机器人的采购量已经达到36000台,是世界之最。

但是机器人的密度仅仅是一些别的国家的1/17,比日本、韩国要少很多。这意味着未来机器人会越来越多,中国会成为巨大的机器人使用国家。而且机器人的成本每年下降30%,越来越便宜,这些机器人取代的工人,他们的成本过去十年成长了三倍。

所以在机器取代人力在工厂的过程中,中国也是特别自然的使用,因为中国是制造大国。所以这样的使用会继续催动、催化这个技术的发生和成长。

第五个优势,当然是高效的政策扶持,如果我们希望很多人出来做这种硬件方面的创新创业,这其实是非常需要国家的扶持的。我们可以看到克强总理推动的几个领域中,创新、创业、创客等等方面,都有非常大力度的支持。

比如这两个图是我上周在贵阳拍照的,在贵阳一个城市就有这么巨大的空间是安排给不只是创业、创客,而且是专门安排给硬件领域的创客的。

把贵阳的这一个数字再乘上有多少城市、多少空间,所以真的是万事俱备,中国即将可以迈入一个世界智能硬件的领跑者的路途,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创新工场也看了很多项目,可是我们看这些项目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担忧的,因为我们看到一些创业者他们的方向和他们的一些想法,还是有更好的成长空间。

创业者要谨慎,不要跟风

下面我想提出四个对硬件方面的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当创业者选方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要跟风。因为很多创业者都会比较同质化的说什么最火就跳入什么样的领域。

比如说几年前大家都做手机,我们也来做手机。最近大家都做电视,我们也来做电视。或者说每个都做手环,我们也做手环,苹果做了手表,我们也来做手表。这个现象其实是很危险的,尤其对于一个小的创业者来说。

因为一个市场如果大得到每天你看36氪都会看到各种报道候,如果创业者每一个都在谈这个,如果巨头都已经介入的时候,这时作为一个小创业者,你处于的地位非常严重劣势的。

所以当小米已经做手机了,作为一个小创业者,我也做手机。当乐视开始做电视了,我作为小创业者,我也要做电视。其实你这样做,你的成功几率是非常非常渺茫的。

因为在硬件领域和软件领域是不一样的,硬件领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供应链的问题,比如一个芯片厂商他的芯片不够了,他一定会给360,而不会给你的。或者他会给小米,而不会给你的。

另外还有渠道的问题,虽然我们希望能够放到网上,能做众筹。但其实一个小创业者他崛起的机会并不如一个巨头。所以在一个大家都已经讨论传播的领域,很多人都已经在做了,甚至巨头都已经在做了,我是建议创业者一定要谨慎。

因为也许你可以说小米当时不也是创业公司吗,但是小米是一个有特殊资源豪华团队的创业公司。它在还没有什么产品的时候,就已经估值上亿美金。如果你有这种能耐的话,也许你可以试一试。但如果没有的话,不如找一个其他领域。

还有当一些硬件公司一旦做成功了以后,他们是有可能会做类似的产品的。比如说你很有创意,做了一个潜在市场很大的产品,那么这个产品被某一个巨头看到了,我们就不说名字了。我们都知道在软件领域,有些巨头有时候会山寨创业者的点子。

其实硬件领域这个问题同样严重。因为一个硬件的巨头,他是有生产能力的,他是有品牌优势的,他有渠道,他有供应链,还有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是它可以赔钱,他可以说我作为一个巨头公司,我在业务A赚了很多钱,看到你小公司在业务B很有潜力,我就来复制山寨一个B,然后我的A业务赚的钱养活着我B的产品,那你怎么跟它竞争呢?

避开大公司已明显做出不错产品的领域

怎么活得下去呢?所以这是一个又一个的建议,所有的新创业者一定要避开那些大公司已经明显做出不错产品的领域,千万不要同质化的做很多很多人都在做的。

当然如果有些东西美国已经做得很好了,中国还没有,我觉得这个也要慎重考虑,因为很多中国创业者都在看着这个36氪上的报道,他们也想美国这个做得不错,我也来做一个,所以千万不要同质化,做这些东西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想法。

除了不要做同质化的产品之外,还有第三点,就是一些通用式的概念也是很危险的,比如机器人,这个炒得很火,但是还没有一家公司做出巨量的机器人出来。

这样的概念潜在的也是危险的,因为你如果真的要做一个完整的机器人平台,我们也看到外国很多公司在试着做这样的东西,它的创造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而且它适合于一个巨大的公司,像Google、百度也许可以做这样的工作,但是一个创业公司是不建议来做巨大的平台式的通用性的尝试的。大家都听到了机器人,那些巨头公司都开始做平台了,你们做平台是很难跟他们竞争的。

比如小鱼在家,这个公司技术能力非常强,来自YY、微软的非常棒的顶尖的创业团队,他们完全有能力做出一个很棒的通用的机器人。在我们投资他们之前,我们也有做这方面的交流,大家对机器人领域都感觉非常有激情。

但是讨论了很久以后,小鱼的团队非常明智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当你要做硬件领域的创业的时候,与其做一个巨大的通用的平台,或者一个非常昂贵的但是还没有找到明确应用的通用产品,还不如做一个非常针对性瞄准一些目标用户,而且解决他们巨大的痛点,做这样的产品。哪怕它的销售量小一点,它是一个更好的切入点。

因为这些用户有巨大的需求,你解决他的需求,就不用做通用平台,你的成本也下降,产品变便宜了,用户的需求是强大的,看到了他们的痛点。做好了这一个产品以后,还是可能有增长的潜力。所以我们认为小鱼在家如果把今天的产品做好了,未来是可能成为一个平台的。

他们的产品简单的来说,就是解决了一个有很多白领的用户子女在外地不能在家陪伴孝顺父母,年长的父母用微信或者facetime做视频会议又是比较难,而且他们眼睛不好,屏幕又比较校怎么样做一个两秒钟回家看看老年人的产品,就是20秒钟能够讲懂、讲通,而且有一批人非常需要的产品,这样的创业我觉得是更适合的。

选择方向一定要谨慎 明确用户痛点

刚才的忠告我重申一遍,一个硬件创业者,我们建议选择方向一定要谨慎,专注的解决一个明确的用户痛点。想做平台,以后再说。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很多创业者说你看我们的伟大的硬件公司,美国的特斯拉,中国的小米,都是软件创业者创出来的,所以你们硬件人不行了,我们软件人用互联网模式一来打,就把你们这种思维僵化的硬件人打败了。但是还真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如果很单纯、简单、粗暴的去想雷军的成功,只是把互联网模式移植到硬件,我们想这绝对是不够透彻的。

互联网模式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简化把互联网模式认知为我赔钱卖一个产品,这样能够有很多用户,一旦用户来了,以后我就有他们的数据,这个数据就可以挖掘、就可以赚钱,可以推送广告,可以推送产品,商业模式就出来了,所以我要赔钱卖硬件,越滚越大。

这个思维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做产品,如果量做大了,赔了那么多钱,你有没有融资的能力,能融这么多钱。还有你可能认为我的cost是个高于我的销价,多了10%,没关系,我可以承受。

但实际上你是做软件的人,你有没有考虑进去每一个硬件产品可能有退货,有客服,还有各种方面渠道的问题,是软件没有的。如果没有想好,你会突然发现这10%的赔钱会变成30%、40%,这么一滚动,公司就做不起来了。所以靠赔钱模式来换的,我们是不太认可的。

最好是能够做的产品的本身就是一个好的硬件,而且最好能够不要赔钱。这样的话你会很标准式的去融钱,你看我这个产品可以赚钱,你再投我多少,我再生产越来越多,这就是规模化的事业。做规模化的硬件和软件不一样,因为软件产品创造比较简单,推广产品边际成本比较低,做硬件真的不是如此。

而且互联网模式在这下面当你做互联网的时候,第一个产品不好,你可以迭代,可以修改,因为是云计算。但做硬件的时候,如果做得不好,每次迭代可能就浪费了一两个月。如果你还不相信我说的话,我们来看看所谓的世界最大的、最棒的、最赚钱的公司,它是怎么做的。

苹果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忠诚大量用户的公司,它即便到了2014年,就是iphone都快过十年周岁的时候,它的销售额还是90%来自硬件。

所以那些幻想着硬件推了一大堆用户量,可以靠各种方法来变现的,连苹果都还没有真的做到。所以我们这方面千万不要太乐观了。这是第三个建议。

不能把智能当做用户需求

第四个建议,过分智能化。我当然知道“智能”这个词是人人都用的词,我们投资了很多公司也号称智能,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把智能当做一个用户的需求。

用户的需求跟我们的功能两者是不一定一样的,比如说可以但是以前我在苹果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产品叫Apple Newton,就是PDA,我们可能还记得这个产品,虽然它很智能,但是它智能归智能,然后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虽然它很智能,但是在Apple Newton上,你只要稍微画一画,这个东西就会被丢垃圾桶里,当时我们说可以做手写识别,可以传到什么云上,可以做各种智能化的人机界面,可以把联系人和聪明的打通,跟PC接通,有各种不同的功能,非常智能化。而且这在超过20年以前就有这样的功能,多了不起。

但是用户购买的不是智能,用户要买的是功能。而苹果做的第一个版本的iPod,一点都不智能,它的营销是能够明确告诉用户痛点,你可以存一千首歌在这个机器上。当时我们都记得那些mp3,都很好用,人手都有一个mp3。

但是mp3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只能放几十首,或者最多一两百首歌。尤其在中国,每个的歌都很多,ipod就是能够非常明确的解释说你能放一千首歌,你把ipod打开来用,没有什么功能,就是可以旋转、可以按,上面有一个很简单的菜单。

同样一个公司做智能没有成功,但是做有用的东西成功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做产品的本质,还是要做真正的好东西,解决真正用户的需求、痛点和问题。而不是说加个芯片就智能,能连上网就好用,真正的好用我们心里都是很清楚的。

创新工场曾帮乐视做电视供应链

最后一个误区,我们要找一个好的硬件团队,硬件团队把它设计出来扔个给工厂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整个硬件开发过程跟软件不一样,软件开发好了、部署好了,丢到网上,真的就进入了使用阶段,但是硬件还有打样、优化、开模、量产,甚至你在设计的时候,选的一个芯片可能是很好的芯片,但是实际上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个芯片是不是最便宜的,或者它是不是质量最高的,还是会出问题的。

可能你也没有考虑到,它今年量产能不能达到量和需求。在各方面的问题,有好多好多的坑在里面。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做硬件创业不可能说就扔去找代工厂的,你真的很需要能够深度的了解,比如创新工场曾经帮乐视做电视的供应链,也曾经帮美图手机寻找代工和硬件人才,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量产的困难度、供应方面的难度,我们如果真的想要把硬件产品做好,它的开发、生产、量产要结合,你的公司需要这方面专业的人才。

我们实际工场的案例是看到了很多硬件创业者共同的痛点,我们和富士康开启了双赢模式,我们能让富士康看到所有投资的硬件项目,也能成功对接。富士康也看到了创新工场的项目,如果需要开模,它可以免费提供,如果需要小量生产,它可以破例进行。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硬件创业者非常喜欢创新工场作为合作者,因为合作了之后,他们基本都可以得到富士康量产的服务。所以可以看到我们投资的公司,包括小鱼在家、美图手机、极路由、空气果等等,都是由富士康来生产的。

原来公司可能做一千台一个月,已经很辛苦,富士康要做两三万台,都丝毫没有问题。所以这跟软件也是有很大区别。所以怎么样找到一个好的硬件的工厂的合作商,这是非常关键的。

IOT时代可衍生出标准平台

最后我想谈一下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发展。整个硬件刚开始是引入阶段,就像我们今天所处在的状态,现在我们开始可以布局,现在的硬件我们认为还是主要考虑到的几点是,整个平台还没有产生,所以每一个硬件公司要考虑到解决了什么样用户的痛点,怎么样能产生在某一个狭窄领域的品牌效应,能够产生优秀的硬件,让用户能够满意。在中国能够量产、生产。

有没有办法能够甚至把美国人更多的创意引入、合作,因为新的点子,美国还是比较先的。比如特斯拉有多个例子。但是下一个阶段,中国量产是很重要的,所以中美结合是很重要的考虑的观点。

我们刚开始看到未来有440亿台的智能硬件的产生,到底什么会造成井喷的作用呢?这是在一个高速发展期我们认为现在井喷的状态还有一些瓶颈。

第一个是行业的标准还没有发生,因为现在很多厂商比如说海尔可能目标就是你全家都用海尔,三星希望你全家都用三星。这些我们过来人看到其实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小米、乐视、360都可以共存。

这些业界的大佬们他们需要结合起来,能够同意在一些业界的标准上合作,能够共存。这个行业标准是要花一些时间的。

第二个问题是价格,每一台,有有些RFID等成本,在一些行业里还是太贵,开发、创业的过程成本也比软件高。我们相信平台怎么出现呢?

可能先有杀手型的平台出现,然后衍生IOT的Android的平台。我两个月前在美国跟一个人沟通,他说安卓让手机创业,要让花三亿美金来出一个手机公司,在十年前。

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IOT的时代,会不会有这两件事的发生?我认为是可能会有的,我们应该关注杀手级的运用,从它可以衍生出来一个标准的平台。

这个平台一出来之后,我们每一个创业者所要花的创业成本,就会大幅度的降低,这样更多创业者可以介入,更多创新可以发生,井喷的状态就会出来。

在这个状态出来之前,我会抱着谨慎的态度,不会大胆的预测在那一年就会有井喷的状态。我先谈的一点是,在痛点、品牌、分工、优秀硬件方面要做好,然后慢慢的才会有标准,然后降价,然后有一个杀手级的产品,然后会成为平台。这就像我们在六年前对移动互联网做的预测,这是我们对智能硬件对未来的一些展望。

基于这些展望,创新工场的投资也是看到了今天已经发生的这几点,所以你不会看我们去投资一些所谓的硬件平台型的公司,因为那个实在是有点困难,在行业标准和成本都还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面临一几个关键词,比如品牌,哪些公司可以产生一些行业性的品牌,比如一台智能钢琴,也许未来会取代雅马哈的品牌。

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现象,就是总理也非常认可这个工业4.0的看法,我们也开始布局了很多投资,在工业的4.0能够有贡献。在创新工场我们的期望就是在未来的一年左右,走好这几个关键词。因为这些是最大的用户产生共鸣的机会。之后我们也认为一个平台会产生,创业的成本会下降,真的带来硬件创业时代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