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总是妄杀大臣,背后是什么原因?
春秋时期的越国非常有名,原因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越王勾践,另一个就是那个美女西施。西施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还有一定的争议,也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在此只说越王勾践。越国的存在历史非常久远,但在《史记》当中,一部越国的历史却只是勾践一个人的传记一般。勾践这个人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卧薪尝胆”。卧薪这件事情好理解,就是不睡在安逸的床上,普通老百姓很多人家都没有床,也都睡在柴草上,勾践这样做是让越国人知道,国王在和他们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尝胆表达的是什么?是说你在和普通百姓吃一样的饭食吗?假如是这样,根本用不着尝苦胆,不吃荤食精粮,这在那时候一个国君能这样做足够了。或者说是不要忘记破国之恨?这种事情似乎也有点儿扯不上边儿,亡国之恨和尝苦胆有什么必然联系?更有意思的是,司马迁老先生只记述了“尝胆”,并没有说到勾践“卧薪”!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勾践这个人做事不合常理常规,不管国君还是百姓,这样的行事风格都有悖于常人。纵观勾践行事,这种乖戾的方式贯穿于他的一生,绝对不是一件两件。
勾践的父亲允常在位的时候,和吴王阖闾有怨恨,两国间互相攻伐,经常打仗。公元前496年,勾践继承他的父亲为越国国王。吴王阖闾听说允常逝世,就举兵讨伐越国。尽管是国家新丧,勾践刚刚即位,勾践还是做出了军事应对的决定。在两军列阵交战的时候,勾践派出了一支敢死队冲向吴国的阵列。可是,这支敢死队不是冲进敌阵与敌人拼杀,而是冲到敌人阵前就自杀!这些人竟然有三排,他们大声喊叫着自杀,看得吴国将士目瞪口呆。就在吴国军队愣神的时候,越国军队趁机杀了过来,吴军大败。吴王阖闾被射伤,回国后不久死去。
派出敢死队和敌人死拼,以较少的死亡换取大部的生存或者整体的胜利,这在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勾践这种战法,恐怕是古今再无,仅此一例。或者说,也只有勾践这种人才会想得出来用这种方法和敌人交战。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继位为王。夫差即位后,日夜操练士兵,打算报越国一箭之仇。越王勾践不听范蠡的劝谏,执意要先发制人攻打吴国,结果被全国动员、一心想报仇雪恨的吴国打得大败,只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退守到会稽山上。勾践仰首对天喟然长叹:“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大夫文种鼓励他说:“商汤被*在夏台,周文王被*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的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天这个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于是,勾践振作起来,派文种赴吴国卑言重贿与之讲和,终于得到了吴国的赦免。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在范蠡和文种等人的协助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报复,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并完全据有了吴国。
在会稽山上,越王勾践对范蠡说:“因为没有听从您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让他重贿吴国,并把自己也抵押给吴国,结果吴国还是不答应。勾践想杀死自己的妻子儿女,焚毁祭祀宗庙的宝器,自己上阵拼死一战。是文种劝他通过贿赂吴国的大夫太宰伯噽,再次一试,并因为文种的来回奔走周旋,这才得到了吴国的赦免,范蠡还到吴国当了两年的人质。应该说,没有文种和范蠡,越国恐怕已经不复存在,可是,勾践对待这两个人是怎样的呢?
经过十几年的力量积蓄,越国在公元前482年趁着吴王北上中原与诸侯争霸的机会,趁机袭击了吴国,并杀死了吴国的太子,吴国只好向越国讲和。再过九年,越国终于彻底打败了吴国并将它完全占有。消灭吴国以后,越国兵临齐、晋,称霸中原,范蠡做了越国的上将军,但他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他知道勾践的为人。于是,范蠡写信辞别勾践。勾践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呢?他说:“我正准备和你平分越国。你如果不留下来,我就杀了你的妻、子。”范蠡回复说:“君主可以执行您的命令,但臣子仍要依从自己的意趣!”于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越国。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谬论?留下来会得到半个*的封赏,不接受就会把人全家杀死。这到底是在赏功还是在伐罪?古代大臣立了大功,君主要赏赐,臣子要谦让一番,或者是有别的考虑不接受赏赐,是常有的事情。作为君主,或者尊重臣子的意见,或者坚持自己的意见继续给予赏赐都很正常,像勾践这样不受赏就受死的做法只能用一句话来说明,这个人心理有毛病。范蠡是非常明智的,他用的是写信的方式,而不是当面告辞。如果那样做,他不但会被杀死,别人还会认为他在邀赏。他清楚地知道,勾践是不会赏赐的,否则,在打败了吴国,吴国反过来求和的时候勾践早就该给予赏赐了,何必要等到现在?
事后勾践把会稽山封赏给了范蠡,而这恰恰是范蠡出走的原因。范蠡走了,给予范蠡封赏以安其心,即便是为他国所用也不会与越国为敌。假如得到封赏的范蠡与越国为敌,将为天下人所不齿。否则,真要是杀了范蠡的妻、子,谁又能保证大才的范蠡不会演绎伍子胥的故事?
不是所有人都像范蠡一样明智,文种就是这样一个心存侥幸的人。消灭吴国以后,范蠡借机离开了越国。范蠡从齐国给文种写过一封信,其中有一句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并劝告文种,说勾践其人长颈鸟喙,只可以和他共患难,不可以和他共富贵。范蠡劝文种离开勾践,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很不幸真的做了这个被宰杀了的“猎犬”。
看到范蠡的信,文种并没有离开越国,只是称病不再上朝。有人借此机会诽谤文种,越王勾践就赏赐给文种一把宝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了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文终于是自杀身亡。
国君杀死臣子不是新鲜事儿,随便找个理由甚至不找理由的比比皆是,唯有勾践杀文种这种理由荒谬悖论。人家教你灭亡敌国的计策还没有用尽,用这个理由杀人家,难道这不是心理有病吗?再说了,人家的计策是献给你的,你要人家去给先王尝试,这说得通吗?有人中伤文种作乱,你勾践将错就错杀了人,那就已经够残忍的了,不这样做,而是直接说人家有功劳、有能力、有剩余智慧把人杀了,真是千古一怪。说来说去只能用一句话做结,这个人心理有病。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很有名,一个人刻苦自励,决心为国报仇雪恨都会用到。但勾践这个人却很难让人崇敬,说长相上带着刻薄寡恩,他是最早最明显的一个吧?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称霸,作为国君地位上去了,但他心理有病不赏反杀,人格却倒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