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2)-PCFICH信道和资源组REG
本篇博文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什么是PCFICH信道,PCFICH信道的作用是什么
(2)REG是什么
(3)PCFICH信道实际在REG中映射的内容是什么
(4)PCFICH信道的位置在哪里
1.PCFICH信道的作用
PCFICH信道即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英文全称是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该信道中承载的内容CFI是当前子帧中控制区域(或PDCCH信道)占用的OFDM符号个数。终端对PCFICH的正确解码非常重要,如果解码不正确,终端就不知道怎么处理控制信道,也不知道数据区域是从子帧的哪个OFDM符号开始。
控制区域占用的OFDM符号个数,其取值范围与当前LTE系统的带宽大小、子帧号、是否是MBSFN子帧、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端口数等参数有关,具体见下面的Table 6.7-1。表格中的列是按照系统带宽占用的RB个数来区分的:第一列的条件N_DL_RB>10对应的带宽是3MHz(15个RB)、5MHz(25个RB)、10MHz(50个RB)、15MHz(75个RB)、20MHz(100个RB),第二列的条件只对应带宽1.4MHz(6个RB)这种场景。
分析上面的表格数据,有几个地方是需要留意的:
(1)如果当前子帧中没有PDCCH信道(比如LTE-TDD制式的上行子帧,就没有PDCCH信道),即对应表格中“Subframes on a carrier not supporting PDSCH”的那一行,那么这个时候也是不存在PCFICH信道的。因此,在LTE-TDD制式下,如果子帧是上行子帧,终端是不会尝试去解码PCFICH、PDCCH这些信道的。
(2)对于不支持MBSFN和不支持定位参考信号的LTE系统,只需要关注图中标注绿颜色的两行参数。
(3)PCFICH包含2个bits信息,无论是多大的带宽,只能编码0、1、2、3这4个值。当带宽为1.4MHz即RB个数N_DL_RB<10时,可以看到表格中的OFDM符号个数范围是2、3、4,而此时PCFICH信道是无法传输”4“这个数字的,因此协议规定,在这种场景下,终端解码出”1、2、3“这三个值时,实际对应的OFDM符号个数分别是”2、3、4“这三个值。也就是说,如果当前系统带宽是1.4MHz,那么终端从PCFICH信道中解码得到的值,加上1之后才是实际PDCCH占用的OFDM符号个数,比如终端解码出来的是3,那么PDCCH实际占用的符号个数是(3+1=)4个。下面两张结构示意图展示了这种情况。
The CFI takes values CFI = 1, 2 or 3. For system bandwidths N_DL_RB>10, the span of the DCI in units of OFDM symbols, 1, 2 or 3, is given by the CFI. For system bandwidths N_DL_RB<=10, the span of the DCI in units of OFDM symbols, 2, 3 or 4, is given by CFI+1. |
2.资源组REG
在描述PCFICH信道位置之前,有必要先介绍资源组REG这个概念,因为PCFICH信道(还有PHICH信道)是以REG为单位进行映射的。
资源组,简称REG,全称resource element group,由不包括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在内的4个连续的RE组成。如果某个RE是为小区特定参考信号预留的,那么这个RE是不能用来组REG的。
可以用一个频域+时域的二维坐标(K,L)来标识某个时隙内的RE位置,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_K,_L)来标识某个OFDM符号内的REG位置,属于同一个REG的4个RE,它们的时域坐标L必须相同,也就是说,这4个RE必须位于同一个OFDM符号内。
由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RE是不能用来组REG的,而某个OFDM符号里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RE位置与天线端口数、物理小区ID、下行CP类型等有关,因此,某个OFDM符号内的REG位置也与天线端口数、物理小区ID、下行CP类型有关。以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为分析对象,分别考虑如下几种场景:
场景1(天线端口数1个或2个,小区参考信号频率偏移为0,下行Normal CP类型):
(1)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只包括2个REG,这两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5)和(k0+6,k0+7,..,k0+11)中。如果小区参考信号的频率偏移等于0,那么REG的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0),即这两个REG分别包括的RE组是:(k0+1,k0+2,k0+4,k0+5)、(k0+7,k0+8,k0+10,k0+11)。这种情况下,即便只有天线端口p0,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中的REG,也不使用端口p1对应的RE。
(2)天线端口个数为1或2个,第一个时隙的第二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2,k0+3)、(k0+4,k0+5,k0+6,k0+7)和(k0+8,k0+9,k0+10,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1)。
(3)第一个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2,k0+3)、(k0+4,k0+5,k0+6,k0+7)和(k0+8,k0+9,k0+10,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2)。
(4)对于下行Normal CP类型,第一个时隙的第四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2,k0+3)、(k0+4,k0+5,k0+6,k0+7)和(k0+8,k0+9,k0+10,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3)。
场景2(天线端口数4个,小区参考信号频率偏移为0,下行Normal CP类型):
(1)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只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2)天线端口个数为4个,第一个时隙的第二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2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5)和(k0+6,k0+7,..,k0+11)中。如果小区参考信号的频率偏移等于0,那么REG的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1),即这两个REG分别包括的RE组是:(k0+1,k0+2,k0+4,k0+5)、(k0+7,k0+8,k0+10,k0+11)。
(3)第一个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4)对于下行Normal CP类型,第一个时隙的第四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2,k0+3)、(k0+4,k0+5,k0+6,k0+7)和(k0+8,k0+9,k0+10,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3)。
场景3(天线端口数1个或2个,小区参考信号频率偏移为0,下行Extend CP类型):
(1)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只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2)天线端口个数为1或2个,第一个时隙的第二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3)第一个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4)对于下行Extended CP类型,第一个时隙的第四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2个REG,分别位于(k0+0,k0+1,..,k0+5)和(k0+6,k0+7,..,k0+11)中。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L=3)。
场景4(天线端口数4个,小区参考信号频率偏移为0,下行Extend CP类型):
(1)第一个时隙的第一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只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2)天线端口个数为4个,第一个时隙的第二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2相同。
(3)第一个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3个REG,位置与场景1相同。
(4)对于下行ExtendedCP类型,第一个时隙的第四个OFDM符号,在每个RB-id为n_PRB的单个RB中,包括2个REG,位置与场景3相同。
以上四种REG的位置分布,在物理层做资源映射的时候,不仅适用于PCFICH信道,也适用于PHICH信道、PDCCH信道。
3.PCFICH信道对应的REG中映射的内容
虽然PCFICH信道承载的是控制区域的OFDM符号个数,但这并不是说,在REG中映射的数据就是1、2、3这样的简单数字。实际上,物理层在处理PCFICH的过程中,首先会经过一个1/16速率块编码(coding rate 1/16)过程,该过程将2bit的CFI值映射成一个32bit的码本(code word),每个码本对应一个CFI值。如下表所示。
为了获得随机化的小区间干扰,物理层还会使用一个与物理小区ID(N_cell_ID)和时隙号相关的扰码,对32bits的码本(b0,b1,...b31)进行一次加扰(Scrambling),加扰之后生成的依然是32bits的bit块,本文使用(_b0,_b1,...,_b31)表示,过程如下示意:
公式中的c序列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映射中使用的c序列相似。
经过加扰后的序列(_b0,_b1,...,_b31),还需要进行一次QPSK调制过程,将32bits的bit块调制成16个复数形式的调制符号。具体的QPSK调制过程是,将每个成对的_b(i)和_b(i+1)生成一个复数x=I+jQ,其中I和Q的值如下表所示。
所以,最终映射到PCFICH信道REG中的是16个复值调制符号。每个RE中映射1个复数,那么1个REG映射4个复数,因此,整个PCFICH信道需要占用4个REG。上述PCFICH信道的处理流程如下图示意。
4.PCFICH信道的REG位置
由于只有解码出PCFICH信道才能知道控制区域的大小,因此PCFICH信道总是映射在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另外,为了获得频域上的分集效应,组成PCFICH信道的4个REG将均匀分布在整个带宽中。
每个REG的位置与物理小区ID和带宽有关(因此终端只有在解码出PSS/SSS同步信号和MIB之后才能解码PCFICH),具体如下:
以带宽为8个RB、N_cell_id分别是0、1、2为例:
N_cell_id=0时,第一个REG的起始RE位置=0,第二个REG的起始RE位置=24,第三个REG的起始RE位置=48,第四个REG的起始RE位置=72。
N_cell_id=1时,第一个REG的起始RE位置=6,第二个REG的起始RE位置=6+24,第三个REG的起始RE位置=6+48,第四个REG的起始RE位置=6+72。
N_cell_id=2时,第一个REG的起始RE位置=12,第二个REG的起始RE位置=12+24,第三个REG的起始RE位置=12+48,第四个REG的起始RE位置=12+72。
示意图如下:
参考文献:
(1)3GPP TS 36.211 V9.1.0 (2010-03)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2)3GPP TS 36.212 V9.4.0 (2011-09)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3)《4G LTE/LTE-Advanced for Mobile Broad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