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TCP协议: 全称为传输控制协议
报头:
TCP报头概述
建立TCP连接
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即建立TCP连接,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3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执行connect来触发
1. 第一次握手: CLient将标志位SYN置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x,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Client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Server确认。
2. 第二次握手: Server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知道Client请求建立连接,Server将标志位SYN和ACK都置为1,ack=x+1,随机产生一个seq=y,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Client确认连接请求,Server进入SYN_RCVD状态。
3. 第三次握手: Client收到确认后,检查ack是否为x+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y+1,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Server检查ack是否为y+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Client和Server进入ESTABLISHED,完成三次握手,随后Client与Server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四次挥手
1, 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
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2, 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确认序号为 u+1,并且带上自己的***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
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方向就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受。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
3,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终数据)
4, 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确认序号为v+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5,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确认序号为w+1,而自己的***是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6, 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为什么最后客户端还要等待 2*MSL的时间呢?
-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TCP允许不同的实现可以设置不同的MSL值。
-
第一,保证客户端发送的最后一个ACK报文能够到达服务器,因为这个ACK报文可能丢失,站在服务器的角度看来,我已经发送了FIN+ACK报文请求断开了,客户端还没有给我回应,应该是我发送的请求断开报文它没有收到,于是服务器又会重新发送一次,而客户端就能在这个2MSL时间段内收到这个重传的报文,接着给出回应报文,并且会重启2MSL计时器。
-
第二,防止类似与“三次握手”中提到了的“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本连接中。客户端发送完最后一个确认报文后,在这个2MSL时间中,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这样新的连接中不会出现旧连接的请求报文。
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关闭连接确是四次挥手呢?
- 建立连接的时候, 服务器在LISTEN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
而关闭连接时,服务器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而自己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所以己方可以立即关闭,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从而导致多了一次。
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 但是客户端突发故障了怎么办?
- TCP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分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TCP协议可靠性保证(确认应答机制,超时重传机制,流量控制,拥塞窗口)
1. 确认应答机制(ACK机制)
TCP将每个字节的数据都进行了编号,即为***。
由图分析:当主机1给主机2发送了11000这么多数据时,主机2如果收到了就会给主机1应答(ACK报文段,每一个ACK都带有对应的确认***),表示你给我发的11000的数据我已经全部收到了(收到哪些数据),下次你再给我发就给我从1001数据开始发(下次从哪里开始发)。那么主机1收到应答之后就知道对方已经收到了1~1000的全部数据,所以再一次发送数据的时候他就会从1001开始发,后面都是依此类推的情况。
2. 超时重传机制
主机1没有收到主机2的确认应答有以下两种情况:
1) 数据根本就没有传达到主机2,因此主机2就不会回传一个确认应答的报文。
2)主机2收到了数据,也回传了确认应答报文,但是该报文丢失了。
3. 流量控制
接收端处理数据的速度是有限的,如果发送端发的太快,导致接收端的缓冲区被打满,这个时候如果发送端继续发送就会造成丢包,继而引起丢包重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TCP支持根据接收端的处理能力,来决定发送端的发送速度,这个机制就叫做流量控制。
4. 拥塞窗口
拥塞窗口:
发送开始的时候定义拥塞窗口大小为1
每当收到一个ACK应答以后拥塞窗口加1
每次发送数据包的时候,将拥塞窗口和接收端主机反馈的窗口大小作比较,取较小值作为实际发送的窗口。
为了增长的不呢么快,因此我们不能让拥塞窗口单纯的加倍,这里引入一个慢启动的阈值,当同色窗口超过这个阈值的时候,不再按照指数方式增长,而是改为按照线性的方式增长。
当TCP开始启动的时候,慢启动阈值等于窗口最大值,在每次超时重发的时候,慢启动阈值会变成原来的一半,同时拥塞窗口置为1。
滑动窗口
- 发送窗口的大小取决于接受窗口。
- 可以有效防止主机性能差距较大时造成的拥塞。
TCP和UDP的区别
1、TCP面向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TCP保证数据的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3、TCP面向字节流;UDP是面向报文的。
4、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TCP首部开销20字节;UDP只开销8字节。
6、TCP的逻辑通信信道是全双工的可靠信道;UDP则是不可靠信道。
TCP小结
保证可靠性的机制
- 校验和
- ***
- 确认应答
- 超时重传
- 连接管理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
提高性能的机制
- 滑动窗口
- 快速重传
- 延迟应答
- 捎带应答
定时器
- 超时重传定时器
- 保活定时器
- TIME_WAIT定时器
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
- HTTP
- HTTPS
- SSH
- Telnet
- FTP
- SMTP
上一篇: 曲线分类-特征提取(一)
下一篇: 花一百万和巴菲特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