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中医针灸常犯的四大误区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6-12 17:12:27
  告诉你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的几大误区,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

  告诉你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的几大误区,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然而,现在很多人学习针灸,可是很难深入,其原因当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刚开始接触针灸时,便被课本或者老师灌输了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构成很多人理论体系的基础,但是如果基本的概念都是错的,就如同盖楼地基打歪了,那楼是高不起来。我知道如果对很多人根深蒂固的基础知识进行改动,必然会感觉不舒服,可是我真的想让针灸兴盛,想让迷途中的针灸大夫清醒,真心劝告放下所学的知识,好好看看古人的记载。

  一、关于得气的认识误区

  现在将酸麻胀视为得气已经成为很多针灸师挥之不去的基本概念,而实际上将酸麻胀视为得气最早始于清代的一本不出名的针灸著作,具体书名记不清了。在宋代与明代的针灸书中一直以针下如鱼吞勾为得气。在《内经》里将气至定义为患者脉象的改变。因此我个人观点针灸不必在乎患者的感觉,只要专注于自己针下的变化和患者脉象的变化便可。我在临床中亦反复验证,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患者是否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只要医者手下有如鱼吞勾的得气感便必然有疗效,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医者手下有了如鱼吞勾的气感同时患者也有了酸麻胀的感觉。

  二、关于留针时间的认识误区

  现在针灸都需要留针半小时,甚至有留针时间更长的,不防看看古代的针灸著作,《针灸甲乙经》对每个穴位留针时间的记载均是留几呼(一般为1--10个呼吸不等),再看后世的针灸书,对穴位留针均记载为留几呼,几呼便是几个呼吸,十个呼吸最多也就大半分钟,因此针灸在古代是不留针。虽然在《灵枢。九针十二原》补泻手法中对补法虽要求“静以久留”但同时也要求“持针勿置”(置即放置),即要求医者在针灸过程中要求手不能放下针,半个小时不放针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古代针灸中久留最多也就一分钟。

  三、关于针刺深度的认识误区

  现在针灸穴位普遍偏深,一般穴位针灸大夫都针一寸深以上,放下成见看古代针灸著作,《针灸甲乙经》对穴位深度要求都是针几分,没有针很深的,再看后世的针灸书,对穴位的要求也是针几分,很少有用寸来记载的。而且在《内经》中反复强调针太深则邪气反入,如果仔细注意医者在施术过程中针下的的感觉,很容易在针入几分深的地方感觉到如鱼吞勾的得气感觉,这个得气的感觉便是“机”之所在,在《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要求“知机之道,不可挂以发”(最后一字“发”在古字中为“头发”的“发”,不是“发财”的“发”,两字在古字中写法不同,简化字则相同),如果找的了这个“机”绝对不能再往里深,到了这个机之后连挂一根头发的力都不可再加。我曾试过在得到机的时候继续往下一用力,病人病情马上由好转改为加重,而且此机不可失,失则难再来。“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当然大部分针灸师找不到这个机,也就很难有较高的疗效,同时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

  以上为我临时想到的几个现在针灸师与古代针灸的几个大的不同,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小的问题无暇细写。如关于躯干穴位的归经问题,在《内经》中躯干的穴位并未归入经穴之中,为后世方便记忆或出于其他目的将经络所行的穴位归为该经中。

  网温馨提示:在《内经》里只有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及络穴等特定穴归入经络之中,也就是只有这些穴位有调整该所过经络脏腑的作用。本人所写文章均为即兴所写,未做详细的文献举证,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