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原来不会即时死亡
1.《聊斋志异》卷二有〈快刀〉一篇,写明代末年,山东章丘盗贼作乱,被官军捕获十多人,押赴市曹斩首。其中一个士兵佩带的一把刀非常锋利,盗贼中有一个人认识这个士兵,就对他说:‘听说你的刀最快,斩首时决不曾割第二次,请你用这把刀杀我。’士兵同意了。等到行刑时,士兵一刀下去,那盗贼的人头滚出数步之外,在地上转动未定时,口中称赞说:‘好快刀/
2.这是小说家言,真实性令人怀疑。但是,史籍中可以找到相似的事例。南明永历朝着名抗凊英雄瞿式耜兵败被清军俘获,慷慨就义。家属收尸,把他的头装在一个木匣子,他的眼睛在睁着。家的人对着他的头说:‘公子平安无恙,你可以闭眼了。’他仍然不闭眼,又说:‘焦侯(即焦琏,被封新兴侯)也平安无恙。’这时,他的眼皮才合拢。人们都说:‘这是瞿公的精灵未泯,死后还在惦记着朝廷的大事。’但是,瞿式耜的脑子是怎么想的,可惜无法证实。和瞿式耜同时的杨廷枢,本是复社名人,明亡后匿迹深山,被清兵捕获,受尽酷刑,一直骂不绝口,曾撕下衣襟,用自己的血写绝命词十二首,表达志向,以文天祥自勉。临刑时慷慨不屈,仰天长啸,连呼‘大明’,头已落地,他口中又喊出一个‘大’字,清晰可闻。蒲松龄写〈快刀〉,或许就是以瞿式耜、杨廷枢的传说为依据的。
3.近代学者林纾(琴南)曾和他的好友王子仁在一起探讨过人被斩首后的短暂瞬间有无知觉的问题。林纾认为,人被杀,督脉则断,必然一无所知。王子仁不以为然,说法国有两个医生研究过这种现象,认为人的颈部总筋虽然断了,但脑气还没有立即消亡,可能会有微弱的知觉。不久,其中一个医生犯了死罪,应当斩首,他的朋友对他说:‘你的头落地后,我捧着你的脸叫你的名字,你若有知觉,就睁开眼看看我。’这医生同意了。到受刑后,朋友这样做了,死者的头颅果然睁眼看他一下,随即闭上,再喊第二声时,眼皮却不再睁开。
4.有的书中说,人被斩首后,不仅瞬间尚有知觉,而且身体还能做出一些动作。唐代剑南节度使花敬定(即杜甫写〈赠花卿〉诗的那位花卿),一次作战时与敌兵相遇,被敌将削去了脑袋,他的身体仍然持枪骑马,奔驰到一个小镇上,下马到溪边洗手。这时有一个浣纱少女看见了他,说:‘你的头都没有了,还洗手请尊重自己,小心自己言行什么?’这位花将军才颓然倒下。汉代豫章太守贾雍有一次交战中失去了头,身体骑马回营,胸中发出声音对众将说:‘我作战失利,被贼伤害,你们说是有头好昵,还是无头好呢?’众将哭着说:‘还是有头好啊/贾雍说:‘不然!无头不也好吗?’说罢,尸体堕马而死。清初,有一位满族勇将在关外作战时,某夜晚遭敌兵偷袭自己,黑暗中他的头被一刀砍断,但没有落下来,他急忙用右手按着头,左手挥刀杀死数名敌兵才倒地死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