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好为人师”
读了些书,听了些报告,就以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较专业。然后,就拿书里或报告里的段子对别人夸夸奇谈,喷口水。爽了嘴皮子,却坏了关系和形象。这种态度属于”浮躁“或“好为人师”。对此,我做以下检讨。
1,读来的东西如果没有经过总结变成自己的,理解会仅停留在表面,鹦鹉学舌,没有思考过该观点的由来和延伸。
对策:当读了一本书后,将读后感总结在博客里。形成与文字的过程就能强迫自己思考的过程。上网搜索书评,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如果是知识性的内容,要根据自己情况在工作,生活中应用。实践才是真理。
2,谨言慎行,多听少说。
对策: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想去的别人认同时不要用强势的口气和词汇(应该是,你不对。。。。)。应该用引导性,带疑问,列事实,举例子。让大家在探讨中得出结论,这样在讨论时大家不会变长辩论而站到你的对立面。而且在与别人的讨论中也可以修正和拓展自己的观点而不必受情绪面子影响而刚愎自用。
3,提出观点时要从对方考虑,是否愿意讨论或变成利益对立体。
比如,不要跟一个刚刚辛辛苦苦交了首付变成房奴了的人讨论房价下降。因为利益相关所以讨论会很情绪化,不会有什么理性的结论和收获。、
4,即使自己很确定的事也尽量不要用强势的口气和词汇,避免“杠”上的情绪出现。情绪化的结果是,讨论变成了抬杠,忘记了聊天的出发点。
强势词汇:“应该是,你不对,就这样,肯定的,才怪”
避免好为人师但不能因此丢弃自己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具体做法参考检讨的第二条。善于聆听,分辨他表达时自己所站的角色,习惯,性格。做一个好的信息收集者。了解对话的人,才好调整谈话的角度和深度。
上一篇: Linux 时间函数使用备忘
下一篇: Linux API -- 时间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