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对齐的理解
一、内存对齐物理层面的理解
内存物理结构
我们来了解一下内存的物理构造,一般内存的外形图片如下图:
一个内存是由若干个黑色的内存颗粒构成的。每一个内存颗粒叫做一个chip。每个chip内部,是由8个bank组成的。其构造如下图:
而每一个bank是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矩阵,矩阵中每一个元素中都是保存了1个字节,也就是8个bit。
内存编址方式
那么对于我们在应用程序中内存中地址连续的8个字节,例如0x0000-0x0007,是从位于bank上的呢?直观感觉,应该是在第一个bank上吗? 其实不是的,程序员视角看起来连续的地址0x0000-0x0007,实际上位8个bank中的,每一个bank只保存了一个字节。在物理上,他们并不连续。下图很好地阐述了实际情况。
你可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原因是电路工作效率。内存中的8个bank是可以并行工作的。 如果你想读取址0x0000-0x0007,每个bank工作一次,拼起来就是你要的数据,IO效率会比较高。但要存在一个bank里,那这个bank只能自己干活。只能串行进行读取,需要读8次,这样速度会慢很多。
结论
所以,内存对齐最最底层的原因是内存的IO是以8个字节64bit为单位进行的。 对于64位数据宽度的内存,假如cpu也是64位的cpu(现在的计算机基本都是这样的),每次内存IO获取数据都是从同行同列的8个chip中各自读取一个字节拼起来的。从内存的0地址开始,0-7字节的数据可以一次IO读取出来,8-15字节的数据也可以一次读取出来。
换个例子,假如你指定要获取的是0x0001-0x0008,也是8字节,但是不是0开头的,内存需要怎么工作呢?没有好办法,内存只好先工作一次把0x0000-0x0007取出来,然后再把0x0008-0x0015取出来,把两次的结果都返回给你。 CPU和内存IO的硬件限制导致没办法一次跨在两个数据宽度中间进行IO。这样你的应用程序就会变慢,算是计算机因为你不懂内存对齐而给你的一点点惩罚。
扩展1:事实上,编译和链接器会自动替开发者对齐内存的,尽量帮你保证一个变量不跨列寻址。但是他不能做到十分完美。
扩展2:其实在内存硬件层上,还有操作系统层。操作系统还管理了CPU的一级、二级、三级缓存。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我们前面的文章说过高速缓存里的Cache Line也是64字节,它是内存IO的整数倍,不会让内存IO浪费。
二、C++ 使用内存对齐
1、什么是内存对齐
还是用一个例子带出这个问题,看下面的小程序,理论上,32位系统下,int占4byte,char占一个byte,那么将它们放到一个结构体中应该占4+1=5byte;但是实际上,通过运行程序得到的结果是8 byte,这就是内存对齐所导致的。
//32位系统
#include<stdio.h>
struct{
int x;
char y;
}s;
int main()
{
printf("%d\n",sizeof(s); // 输出8
return 0;
}
现代计算机中内存空间都是按照 byte 划分的,从理论上讲似乎对任何类型的变量的访问可以从任何地址开始,但是实际的计算机系统对基本类型数据在内存中存放的位置有限制,它们会要求这些数据的首地址的值是某个数k(通常它为4或8)的倍数,这就是所谓的内存对齐。
2、为什么要进行内存对齐
尽管内存是以字节为单位,但是大部分处理器并不是按字节块来存取内存的.它一般会以双字节,四字节,8字节,16字节甚至32字节为单位来存取内存,我们将上述这些存取单位称为内存存取粒度.
现在考虑4字节存取粒度的处理器取int类型变量(32位系统),该处理器只能从地址为4的倍数的内存开始读取数据。
假如没有内存对齐机制,数据可以任意存放,现在一个int变量存放在从地址1开始的联系四个字节地址中,该处理器去取数据时,要先从0地址开始读取第一个4字节块,剔除不想要的字节(0地址),然后从地址4开始读取下一个4字节块,同样剔除不要的数据(5,6,7地址),最后留下的两块数据合并放入寄存器.这需要做很多工作.
现在有了内存对齐的,int类型数据只能存放在按照对齐规则的内存中,比如说0地址开始的内存。那么现在该处理器在取数据时一次性就能将数据读出来了,而且不需要做额外的操作,提高了效率。
3、内存对齐规则
每个特定平台上的编译器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系数”(也叫对齐模数)。gcc中默认#pragma pack(4),可以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n = 1,2,4,8,16来改变这一系数。
有效对其值:是给定值#pragma pack(n)和结构体中最长数据类型长度中较小的那个。有效对齐值也叫对齐单位。
了解了上面的概念后,我们现在可以来看看内存对齐需要遵循的规则:
(1) 结构体第一个成员的偏移量(offset)为0,以后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 offset 都是该成员大小与有效对齐值中较小那个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成员之间加上填充字节。
(3) 结构体的总大小为 有效对齐值 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最末一个成员之后加上填充字节。
下面给出几个例子以便于理解:
//32位系统
#include<stdio.h>
struct
{
int i;
char c1;
char c2;
}x1;
struct{
char c1;
int i;
char c2;
}x2;
struct{
char c1;
char c2;
int i;
}x3;
int main()
{
printf("%d\n",sizeof(x1)); // 输出8
printf("%d\n",sizeof(x2)); // 输出12
printf("%d\n",sizeof(x3)); // 输出8
return 0;
}
以上测试都是在Linux环境下进行的,linux下默认#pragma pack(4),且结构体中最长的数据类型为4个字节,所以有效对齐单位为4字节,下面根据上面所说的规则以s2来分析其内存布局:
首先使用规则1,对成员变量进行对齐:
sizeof(c1) = 1 <= 4(有效对齐位),按照1字节对齐,占用第0单元;
sizeof(i) = 4 <= 4(有效对齐位),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要为4的倍数,占用第4,5,6,7单元;
sizeof(c2) = 1 <= 4(有效对齐位),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要为1的倍数,占用第8单元;
然后使用规则2,对结构体整体进行对齐:
s2中变量i占用内存最大占4字节,而有效对齐单位也为4字节,两者较小值就是4字节。因此整体也是按照4字节对齐。由规则1得到s2占9个字节,此处再按照规则2进行整体的4字节对齐,所以整个结构体占用12个字节。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上面例子三个结构体的内存布局如下:
#pragma pack(n)
不同平台上编译器的 pragma pack 默认值不同。而我们可以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 n= 1,2,4,8,16来改变对齐系数。
例如,对于上个例子的三个结构体,如果前面加上#pragma pack(1),那么此时有效对齐值为1字节,此时根据对齐规则,不难看出成员是连续存放的,三个结构体的大小都是6字节。
如果前面加上#pragma pack(2),有效对齐值为2字节,此时根据对齐规则,三个结构体的大小应为6,8,6。内存分布图如下:
经过上面的实例分析,大家应该对内存对齐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以后的编码中定义结构体时需要考虑成员变量定义的先后顺序了。
上一篇: PHP框架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