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Spring(09)——bean作用范围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29 16:37:31
...

9 bean作用范围(scope)

在Spring中使用Scope来表示一个bean定义对应产生实例的类型,也可以说是对应实例的作用范围。Spring内置支持的scope严格来说默认是有五种,分别是:

  • singleton:这是默认Scope,表示在整个bean容器中或者说是整个应用中只会有一个实例。
  • prototype:多例类型,表示每次从bean容器中都会获取到一个对应bean定义全新的实例。
  • request:仅适用于Web环境下的ApplicationContext,表示每一个HttpRequest生命周期内会有一个单独的实例,即每一个Http请求都会拥有一个单独的实例。
  • session:仅适用于Web环境下的ApplicationContext,表示每一个HttpSession生命周期内会有一个单独的实例,即每一个HttpSession下都会拥有一个单独的实例,即每一个用户都将拥有一个单独的实例。
  • globalSession:仅适用于Web环境下的ApplicationContext,一般来说是Portlet环境下。表示每一个全局的Http Session下都会拥有一个单独的实例。
  • application:仅适用于Web环境下的ApplicationContext,表示在ServletContext生命周期内会拥有一个单独的实例,即在整个ServletContext环境下只会拥有一个实例。

9.1 指定scope

scope的指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XML配置的方式进行指定,一种是通过注解的形式进行指定。通过XML配置进行指定时是通过在bean元素上通过scope属性进行指定的。

	<bean id="hello" class="com.app.Hello" scope="prototype"/>

而通过注解的形式进行指定时则是通过注解@Scope进行指定的。

@Component
@Scope("prototype")
public class Hello {
	
}

使用注解的形式来指定bean的Scope时,需要我们同时启用Spring通过扫描注解来添加对应的bean定义,即需要定义<context:component-scan/>,并在对应的bean上使用@Component等注解进行标注以表示其需要被作为一个bean定义添加到对应的bean容器中。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app"/>

9.2 singleton

singleton即单例,是Spring中bean的默认作用范围。当一个bean的Scope定义为singleton时表示每次从对应的bean容器中获取对应的bean时都会是同一个bean。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Spring中singleton的bean与我们所使用的单例模式中的单例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在单例模式中基本上我们在整个JVM中都只会拥有一个对应的对象,而Spring中singleton类型的bean则是表示在对应的bean容器中只会拥有一个对应的bean实例,如果我们在多个不同的bean容器中定义同一个singleton类型的bean,则该bean在我们的应用中就会拥有多个实例,但是在对应的bean容器中还是只会拥有一个实例,又或者我们在同一个bean容器中将同一个类型的bean定义多次,其也会拥有多个不同的实例。Spring中singleton类型的bean表示定义的bean容器中的每一个bean定义,当定义为singleton类型时,对应的bean定义在当前bean容器中只会拥有一个实例。如下示例中我们将同一类型的Class定义了两个bean,即两个不同的bean定义,且它们都是定义为单例类型的,那么在对应的bean容器中将拥有两个类型为Hello的实例,但是对应于每一个bean定义来讲,它们都只拥有一个实例,即id为hello的bean定义只拥有一个实例,id为hello1的bean定义也只拥有一个实例。

	<bean id="hello" class="com.elim.learn.spring.bean.Hello"/>
	<bean id="hello1" class="com.elim.learn.spring.bean.Hello" scope="singleton"/>

在Spring内部,当我们把一个bean定义singleton时,Spring在实例化对应的bean后会将其缓存起来,然后在之后每次需要从bean容器中获取对应的bean时都会从缓存中获取,这也就是为什么定义为singleton的bean每次从bean容器中获取的都是同一个的原因。

9.3 prototype

当我们将一个bean的Scope定义为prototype时,即表示我们每次从bean容器中获取对应bean实例时都将获取一个全新的实例。这包括Spring内部获取对应的bean实例注入给其它bean,也包括我们自己通过getBean()方法获取对应bean的实例。如下就是将一个bean的scope定义为prototype的示例。

	<bean id="hello" class="com.app.Hello" scope="prototype"/>

9.3.1 生命周期

当我们将一个bean的Scope定义为prototype时,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Spring将只会回调对应bean定义的初始化方法,而对于销毁方法,Spring是不会进行回调的。根据之前对我们对生命周期回调方法的介绍,我们知道初始化方法的回调是在Spring将对应的bean实例化之后进行回调的,不管我们将bean的Scope设置为何种类型,对应bean的实例化都是由Spring完成的,所以对于bean定义的初始化方法是可以被Spring回调的,这点没有问题。相对应的是bean的销毁方法是在Spring决定销毁bean容器之前进行回调的,这个时候Spring需要拿到对应的bean实例才能进行对应销毁方法的回调,但是对于prototype类型的bean定义而言,Spring是不会保留对应的bean实例的,所以它拿不到,也就不会进行回调了。而对于之前我们介绍的singleton类型的bean定义,由于其实例都由Spring缓存起来了,以确保每次请求的都是同一个实例,所以在bean容器销毁前,Spring还是可以拿到原来实例化的bean实例,所以就可以进行对应销毁方法的回调。所以,就如下类而言,当我们将类Hello定义为一个对应Scope为prototype的bean时,该bean产生的实例对应的init()方法可以被Spring回调,但是对应的destroy()方法将无法被Spring回调。

public class Hello {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init() {
		System.out.println("init..........");
	}
	
	@PreDestroy
	public void destroy() {
		System.out.println("destroy.........");
	}
	
}

9.3.2 prototype类型的实例注入给singleton类型

假设我们在bean容器中定义了如下两个bean,其中id为hello的bean定义为singleton类型,而id为world的bean定义为prototype类型,且给hello注入了一个world。

	<bean id="hello" class="com.app.Hello" p:world-ref="world"/>
	<bean id="world" class="com.app.World" scope="prototype"/>

另外,类Hello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Hello {
	
	private World world;
	
	public World getWorld() {
		return this.world;
	}
	
	public void setWorld(World world) {
		this.world = world;
	}
	
}

这样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或者说这样会有什么问题呢?对应的问题就是我们的hello是定义为单例形式,而我们的world是定义为多例形式,且我们给单例形式的hello注入了一个多例形式的world,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通过hello去获取其中所持有的World时将每次都取到同一个World。即下面测试代码的结果会是true。

	@org.junit.Test
	public void test() {
		Hello hello = context.getBean("hello", Hello.class);
		World w1 = hello.getWorld();
		World w2 = hello.getWorld();
		System.out.println(w1 == w2);
	}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单例形式的hello只会被Spring初始化一次,而在初始化的时候Spring会根据定义好的注入内容将实例化一个全新的World,然后将其注入给hello,此后都不再从bean容器中获取新的World对象注入给单例类型的hello了。所以才会出现下述测试代码中将输出true和false。

	@org.junit.Test
	public void test() {
		Hello hello = context.getBean("hello", Hello.class);
		World w1 = hello.getWorld();
		World w2 = hello.getWorld();
		World world = context.getBean("world", World.class);
		System.out.println(w1 == w2);//true
		System.out.println(w1 == world);//false
	}

这通常应该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通常当我们指定一个bean的scope为prototype时,我们就希望每次获取到的bean都是一个全新的实例。对于这种应用场景,根据之前的内容而言,主要有两种解决思路,它们都是在运行时获取一个全新的bean实例。
第一种方式是给singleton类型的Hello注入一个ApplicationContextBeanFactory,然后在需要使用prototype类型的World时每次都从注入的ApplicationContext或者BeanFactory获取一次全新的World实例。根据这种思路可以将我们的Hello定义为如下形式,其每次需要使用World实例时都可以通过getWorld()方法进行获取,而getWorld()方法将每次从BeanFactory中进行获取,所以如果对应的World是定义为prototype类型的,则每次从BeanFactory中获取的都会是一个新的World实例。

public class Hello implements BeanFactoryAware{
	
	private BeanFactory beanFactory;
	
	/**
	 * 通过注入的BeanFactory获取一个全新的World实例
	 * @return
	 */
	public World getWorld() {
		return this.beanFactory.getBean("world", World.class);
	}
	
	public void setBeanFactory(BeanFactory beanFactory) throws BeansException {
		this.beanFactory = beanFactory;
	}
	
}

对于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的注入可以通过实现对应的接口进行,如BeanFactoryAware接口和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如果是使用注解进行配置,也可以直接通过注解进行注入。当然,改变了Hello获取World实例的方式后,对应的bean定义中对World实例的注入也需要去除。

	<bean id="hello" class="com.app.Hello"/>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之前介绍的lookup-method的形式让Spring在我们调用bean的某个方法时直接获取bean容器中的另一个bean定义的实例作为返回值。按照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Hello的代码修改成如下形式,开放getWorld()方法让Spring来提供对应的返回值,这样在以后每次需要获取一个全新的World实例时都可以通过调用getWorld()方法来获取。

public class Hello {
	
	/**
	 * 让Spring来提供对应的返回值
	 * @return
	 */
	public World getWorld() {
		return null;
	}
	
}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逻辑,那么对应的bean定义应该改成如下这样,以告诉Spring在调用id为hello的bean的getWorld()方法时将从bean容器中获取一个id为world的bean实例作为返回值。

	<bean id="hello" class="com.elim.learn.spring.bean.Hello">
		<lookup-method bean="world" name="getWorld"/>
	</bean>
	<bean id="world" class="com.elim.learn.spring.bean.World" scope="prototype"/>

这个时候再执行如下测试代码时将会输出false。

	@org.junit.Test
	public void test() {
		Hello hello = context.getBean("hello", Hello.class);
		World w1 = hello.getWorld();
		World w2 = hello.getWorld();
		System.out.println(w1 == w2);//false
	}

9.4 request

当我们将一个bean的Scope定义为request时,表示在每一个HttpRequest生命周期内从bean容器获取到的对应bean定义的实例都是同一个实例,而不同的HttpRequest所获取到的实例是不一样的。该类型的Scope只允许在Web环境下使用,包括后续介绍的session和application。当我们使用的是SpringMVC时则无需做任何配置就可以使用request等Web环境下的Scope,因为SpringMVC已经为我们封装好了。如果是非SpringMVC环境的话,则需要我们在web.xml中配置一个RequestContextListener

	<listener>
		<listen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RequestContextListener</listener-class>
	</listener>

根据情况的不同,也有可能还需要配置一个RequestContextFilter

	<filter>
		<filter-name>requestContextFilter</filter-name>
		<filt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RequestContextFilter</filter-class>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requestContextFilter</filter-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不管是SpringMVC、RequestContextListener,还是RequestContextFilter,它们都是做着同一个事情,即将当前请求的request放入当前的线程变量中。

	<bean id="hello" class="com.app.Hello" scope="request"/>

在上述bean定义中,我们就定义了其scope为request。对于此种类型的bean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如果我们拥有一个singleton类型的 beanA,然后其需要被注入一个request类型的beanB时,如果我们在对beanA进行定义时就定义好了其对beanB的依赖。则由于Spring默认会在初始化bean容器后立即对单例类型的bean进行实例化,进而导致会实例化其所依赖的其它bean,也就是说在实例化beanA的时候,会进而实例化beanB。但此时是没有HttpRequest请求的,也就是说没有Web环境的,那么Spring将无法实例化beanB,其会抛出异常。
针对上述情形,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指定beanA为懒初始化,这样Spring在bean容器初始化完成后默认不会对其进行实例化,只有在其第一次需要被使用的情况下才会被初始化,所以此时beanA不能作为其它会被Spring在bean容器初始化后进行实例化的bean的依赖关系链上的一员存在。

	<bean id="beanA" class="com.app.BeanA" p:beanB-ref="beanB" lazy-init="true"/>

对于使用注解的方式进行定义的情况,则可以使用@Lazy进行指定。

@Component
@Lazy
public class BeanA {
	
}

第二种处理方式是可以在beanB的bean定义下定义<aop:scoped-proxy/>以告诉Spring需要为对应的bean生成一个代理。这样在将beanB注入给beanA时实际上注入的只是一个代理,然后在我们真正使用beanB的时候,Spring会拿一个真正的beanB实例来进行对应的操作。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mlns:ao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spring-aop.xsd">

	<bean id="beanA" class="com.app.BeanA" p:beanB-ref="beanB"/>
	<bean id="beanB" class="com.app.BeanB" scope="request">
		<aop:scoped-proxy/>
	</bean>

</beans>

使用<aop:scoped-proxy/>时记住需要引入aop的命名空间。<aop:scoped-proxy/>默认将使用CGLIB来动态的生成Class进行代理,如果需要使用接口进行代理,则可以指定<aop:scoped-proxy/>proxy-target-class=”false”,该属性值默认是true。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使用了代理,我们的beanB也只能在有HttpRequest请求的环境下使用,你不能在其它非HttpRequest环境下使用。

对于使用注解进行配置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Scope注解的value属性来指定对应的Scope为request,然后通过其proxyMode属性来指定代理方式,默认为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指定其为TARGET_CLASS或INTERFACES。

@Component
@Scope(value="request", proxyMode=ScopedProxyMode.TARGET_CLASS)
public class BeanB {
	
}

9.5 session

当将一个bean的Scope定义为session时即表示该bean的实例将与session保持一致,即每一个不同的session保持一个不同的实例,同一个session则拥有相同的实例。或者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同一session环境下,不管你从bean容器中获取对应bean定义的实例多少次,你取到的总是一个相同的实例。以下是将一个bean的scope定义为session的示例。

	<bean id="hello" class="com.app.Hello" scope="session"/>

对于此种bean的定义也会有scope为request的bean定义相同的问题,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指定其需要被代理。

	<bean id="hello" class="com.app.Hello" scope="session">
		<aop:scoped-proxy/>
	</bean>

9.6 application

指定Scope为application也只能在Web环境下使用。当定义一个bean的scope为application时表示对应的bean实例是跟ServletContext绑定在一起的,即在整个ServletContext环境下都只会拥有一个对应的实例。

 

	<bean id="hello" class="com.app.Hello" scope="application">
		<aop:scoped-proxy/>
	</bean>

 

 

本文转自:https://elim.iteye.com/blog/238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