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下安装配置rsync
Rsync(remote synchronize) 是一个远程数据同步工具,可以使用“Rsync算法”同步本地和远程主机之间的文件。Rsync的好处是只同步两个文件不同的部分,相同的部分不在传递。类似于增量备份,这使的在服务器传递备份文件或者同步文件,比起scp工具要省好多时间。
OS: ubuntu server 14.04
server: 192.168.64.128
client: 192.168.64.145
Server
1.ubuntu 14.04默认已安装rsync,rsync服务默认不是启动的,我们要修改下面的文件。
- sudo vim /etc/default/rsync
sudo vim /etc/default/rsync
- RSYNC_ENABLE=true #false改true
RSYNC_ENABLE=true #false改true
2.修改配置文件
- sudo cp /usr/share/doc/rsync/examples/rsyncd.conf /etc #已默认安装的软件,默认不启动的似乎都要这么做
sudo cp /usr/share/doc/rsync/examples/rsyncd.conf /etc #已默认安装的软件,默认不启动的似乎都要这么做
我们先来查看一下这个文件
- sudo cat /etc/rsyncd.conf
sudo cat /etc/rsyncd.conf
- # sample rsyncd.conf configuration file
- # GLOBAL OPTIONS
- #motd file=/etc/motd #登录欢迎信息
- #log file=/var/log/rsyncd #日志文件
- # for pid file, do not use /var/run/rsync.pid if
- # you are going to run rsync out of the init.d script.
-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 #指定rsync发送日志消息给syslog时的消息级别,常见的消息级别是:uth, authpriv, cron, daemon, ftp, kern, lpr, mail, news, security, sys-log, user, uucp, local0, local1, local2, local3,local4, local5, local6和local7。默认值是daemon。
- #syslog facility=daemon
- #自定义tcp选项,默认是关闭的
- #socket options=
- #以下是模块信息,我们可以创建多个模块
- # MODULE OPTIONS
- [ftp]
- comment = public archive #模块描述
- path = /var/www/pub #需要同步的路径
- use chroot = yes #默认是yes|true,如果为true,那么在rsync在传输文件以前首先chroot到path参数指定的目录下。这样做的原因是实现额外的安全防护,但是缺点是需要root权限,并且不能备份指向外部的符号连接指向的目录文件。
- # max connections=10 #最大连接数
- lock file = /var/lock/rsyncd #指定支持max connections参数的锁文件。
- # the default for read only is yes...
- read only = yes #只读选项
- list = yes #客户请求时可用模块时是否列出该模块
- uid = nobody #设定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该具有的uid
- gid = nogroup #设定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具有的gid,此项与uid配合可以确定文件的访问权限
- # exclude = #用来指定多个由空格隔开的多个模式列表,并将其添加到exclude列表中。这等同于在客户端命令中使用--exclude来指定模式,不过配置文件中指定的exlude模式不会传递给客户端,而仅仅应用于服务器。一个模块只能指定一个exlude选项,但是可以在模式前面使用"-"和"+"来指定是exclude还是include #这个我的理解是排除目录中不需同步的文件
- # exclude from = #可以指定一个包含exclude模式定义的文件名
- # include = #与exclude相似
- # include from = #可以指定一个包含include模式定义的文件名
- # auth users = #该选项指定由空格或逗号分隔的用户名列表,只有这些用户才允许连接该模块。这里的用户和系统用户没有任何关系。如果"auth users"被设置,那么客户端发出对该模块的连接请求以后会被rsync请求challenged进行验证身份这里使用的 challenge/response认证协议。用户的名和密码以明文方式存放在"secrets file"选项指定的文件中。默认情况下无需密码就可以连接模块(也就是匿名方式)
- #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该文件每行包含一个username:password对,以明文方式存储,只有在auth users被定义时,此选项才生效。同时我们需要将此文件权限设置为0600
- strict modes = yes #该选项指定是否监测密码文件的权限,如果该选项值为true那么密码文件只能被rsync服务器运行身份的用户访问,其他任何用户不可以访问该文件。默认值为true
- # hosts allow = #允许的主机
- # hosts deny = #拒绝访问的主机
- ignore errors = no #设定rsync服务器在运行delete操作时是否忽略I/O错误
- ignore nonreadable = yes #设定rysnc服务器忽略那些没有访问文件权限的用户
- transfer logging = no #使rsync服务器使用ftp格式的文件来记录下载和上载操作在自己单独的日志中
- # log format = %t: host %h (%a) %o %f (%l bytes). Total %b bytes. #设定日志格式
- timeout = 600 #超时设置(秒)
- refuse options = checksum dry-run #定义一些不允许客户对该模块使用的命令选项列表
-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rpm *.deb *.iso *.bz2 *.tbz #告诉rysnc那些文件在传输前不用压缩,默认已设定压缩包不再进行压缩
# sample rsyncd.conf configuration file
# GLOBAL OPTIONS
#motd file=/etc/motd #登录欢迎信息
#log file=/var/log/rsyncd #日志文件
# for pid file, do not use /var/run/rsync.pid if
# you are going to run rsync out of the init.d script.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指定rsync发送日志消息给syslog时的消息级别,常见的消息级别是:uth, authpriv, cron, daemon, ftp, kern, lpr, mail, news, security, sys-log, user, uucp, local0, local1, local2, local3,local4, local5, local6和local7。默认值是daemon。
#syslog facility=daemon
#自定义tcp选项,默认是关闭的
#socket options=
#以下是模块信息,我们可以创建多个模块
# MODULE OPTIONS
[ftp]
comment = public archive #模块描述
path = /var/www/pub #需要同步的路径
use chroot = yes #默认是yes|true,如果为true,那么在rsync在传输文件以前首先chroot到path参数指定的目录下。这样做的原因是实现额外的安全防护,但是缺点是需要root权限,并且不能备份指向外部的符号连接指向的目录文件。
# max connections=10 #最大连接数
lock file = /var/lock/rsyncd #指定支持max connections参数的锁文件。
# the default for read only is yes...
read only = yes #只读选项
list = yes #客户请求时可用模块时是否列出该模块
uid = nobody #设定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该具有的uid
gid = nogroup #设定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具有的gid,此项与uid配合可以确定文件的访问权限
# exclude = #用来指定多个由空格隔开的多个模式列表,并将其添加到exclude列表中。这等同于在客户端命令中使用--exclude来指定模式,不过配置文件中指定的exlude模式不会传递给客户端,而仅仅应用于服务器。一个模块只能指定一个exlude选项,但是可以在模式前面使用"-"和"+"来指定是exclude还是include #这个我的理解是排除目录中不需同步的文件
# exclude from = #可以指定一个包含exclude模式定义的文件名
# include = #与exclude相似
# include from = #可以指定一个包含include模式定义的文件名
# auth users = #该选项指定由空格或逗号分隔的用户名列表,只有这些用户才允许连接该模块。这里的用户和系统用户没有任何关系。如果"auth users"被设置,那么客户端发出对该模块的连接请求以后会被rsync请求challenged进行验证身份这里使用的 challenge/response认证协议。用户的名和密码以明文方式存放在"secrets file"选项指定的文件中。默认情况下无需密码就可以连接模块(也就是匿名方式)
#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该文件每行包含一个username:password对,以明文方式存储,只有在auth users被定义时,此选项才生效。同时我们需要将此文件权限设置为0600
strict modes = yes #该选项指定是否监测密码文件的权限,如果该选项值为true那么密码文件只能被rsync服务器运行身份的用户访问,其他任何用户不可以访问该文件。默认值为true
# hosts allow = #允许的主机
# hosts deny = #拒绝访问的主机
ignore errors = no #设定rsync服务器在运行delete操作时是否忽略I/O错误
ignore nonreadable = yes #设定rysnc服务器忽略那些没有访问文件权限的用户
transfer logging = no #使rsync服务器使用ftp格式的文件来记录下载和上载操作在自己单独的日志中
# log format = %t: host %h (%a) %o %f (%l bytes). Total %b bytes. #设定日志格式
timeout = 600 #超时设置(秒)
refuse options = checksum dry-run #定义一些不允许客户对该模块使用的命令选项列表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rpm *.deb *.iso *.bz2 *.tbz #告诉rysnc那些文件在传输前不用压缩,默认已设定压缩包不再进行压缩
日志格式选项列表:
%h: 远程主机名
%a: 远程IP地址
%l: 文件长度字符数
%p: 该次rsync会话的进程id
%o: 操作类型:"send"或"recv"、”del.”
%f: 文件名
%P: 模块路径
%m: 模块名
%t: 当前时间
%u: 认证的用户名(匿名时是null)
%b: 实际传输的字节数
%c: 当发送文件时,该字段记录该文件的校验码
下面我们来定义自己的conf文件
- # sample rsyncd.conf configuration file
- # GLOBAL OPTIONS
- #motd file=/etc/motd
- log file=/var/log/rsyncd
- # for pid file, do not use /var/run/rsync.pid if
- # you are going to run rsync out of the init.d script.
-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 syslog facility=daemon
- #socket options=
- # MODULE OPTIONS
- [my_rsync_bk] #名字可以任意命名,只要客户端的rsync命令一致
- comment = public archive
- path = /home/rsync_bk #指定路径,如果没有这个目录自己建。
- use chroot = no
- # max connections=10
- lock file = /var/lock/rsyncd
- # the default for read only is yes...
- read only = yes
- list = yes
- uid = nobody
- gid = nogroup
- # exclude =
- # exclude from =
- # include =
- # include from =
- auth users = liu_rsync #rsync连接时的用户名,要和客户端rsync的命令一致
-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这里是保存密码的地方,如果屏蔽掉就不用密码了
- strict modes = yes
- hosts allow = 192.168.64.145 #运行的客户端ip
- # hosts deny =
- ignore errors = yes
- ignore nonreadable = yes
- transfer logging = yes
- log format = %t: host %h (%a) %o %f (%l bytes). Total %b bytes.
- timeout = 600
- refuse options = checksum dry-run
-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rpm *.deb *.iso *.bz2 *.tbz
# sample rsyncd.conf configuration file
# GLOBAL OPTIONS
#motd file=/etc/motd
log file=/var/log/rsyncd
# for pid file, do not use /var/run/rsync.pid if
# you are going to run rsync out of the init.d script.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syslog facility=daemon
#socket options=
# MODULE OPTIONS
[my_rsync_bk] #名字可以任意命名,只要客户端的rsync命令一致
comment = public archive
path = /home/rsync_bk #指定路径,如果没有这个目录自己建。
use chroot = no
# max connections=10
lock file = /var/lock/rsyncd
# the default for read only is yes...
read only = yes
list = yes
uid = nobody
gid = nogroup
# exclude =
# exclude from =
# include =
# include from =
auth users = liu_rsync #rsync连接时的用户名,要和客户端rsync的命令一致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这里是保存密码的地方,如果屏蔽掉就不用密码了
strict modes = yes
hosts allow = 192.168.64.145 #运行的客户端ip
# hosts deny =
ignore errors = yes
ignore nonreadable = yes
transfer logging = yes
log format = %t: host %h (%a) %o %f (%l bytes). Total %b bytes.
timeout = 600
refuse options = checksum dry-run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rpm *.deb *.iso *.bz2 *.tbz
创建一个密码文件
- sudo vim /etc/rsyncd.secrets
sudo vim /etc/rsyncd.secrets
内容为:liu_rsync:123
- sudo chmod 0600 /etc/rsyncd.secrets
sudo chmod 0600 /etc/rsyncd.secrets
启动rsync
- sudo /etc/init.d/rsync start
sudo /etc/init.d/rsync start
如果启动成功,那么server端酒配置成功了。
Client
我们再来看一下客户端的操作,一般客户端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配置,直接同步即可
- rsync -vzrtopg --progress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 #.为当前目录,在服务端touch一个文件,同步后就会出现,当然你也可以指定一个位置比如/databk,需注意所建立的权限!
rsync -vzrtopg --progress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 #.为当前目录,在服务端touch一个文件,同步后就会出现,当然你也可以指定一个位置比如/databk,需注意所建立的权限!
此时就可以同步Server端的数据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只能把Server端文件夹现有的数据同步下来,如果在Server端新加文件却不能同步进来,必须在客户端重新执行一次这个命令才行,试问这样水能忍受?
所以接下来我们借助于crontab去实现定时自动同步功能。
但是首先我们要创建一个密码文件:
- sudo vim /etc/rsync.pwd输入123,保存 #密码要一致
sudo vim /etc/rsync.pwd输入123,保存 #密码要一致
注意指定使用的密码文件中只需要有密码,不要有用户名。
- sudo chmod 0600 /etc/rsync.pwd
- sudo chown 普通用户:普通用户组 /etc/rsync.pwd
sudo chmod 0600 /etc/rsync.pwd
sudo chown 普通用户:普通用户组 /etc/rsync.pwd
注:这里如果使用的是非root用户,这里只能使用自己当前用户和自己所在的组,不过这种设置方式我没有在linux试过,我在MAC机上试的结果并非如上所述,而是rsync.pwd只能被当前用户独有即权限之能是如下所示:
- -rw-------
-rw-------
如果看不懂,可以去百度一下unix下权限表示
然后我们打开crontab,使它自动同步
- crontab -e
crontab -e
- */1 * * * * rsync -a --password-file=/etc/rsync.pwd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databk
*/1 * * * * rsync -a --password-file=/etc/rsync.pwd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databk
一分钟同步一次。只要你在Server端添加了新文件或新文件夹,那么1分钟后就会自动同步到客户端。但是这样就完美了吗?还没有,因为你发现它其实还有问题,当我在Server端删除一个文件或目录的时候,1分钟后,客户端还有,这是怎么回事?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修改上述配置如下所示:
- */1 * * * * rsync -a --delete --password-file=/etc/rsync.pwd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databk
*/1 * * * * rsync -a --delete --password-file=/etc/rsync.pwd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databk
添加一个--delete参数就行了,这样以后在Server端删文件已能同步了。
注意: 若用普通用户身份运行rsync命令,同步后的文件的属主将改变为这个普通用户身份;若用超级用户身份运行rsync命令同步后文件属性保持原来用户身份不变。若指定-tg但目标计算机没有指定用户和组,则复制的文件归入501用户 501组
参数说明:
- -a 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文件属性,等价-rlptgoD不包含-H
- -r 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 -l 保持符号链接文件
- -H 保持硬链接文件
- -p 保持文件权限
- -t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 -g 保持文件归属组信息
- -o 保持文件归属用户信息
- -D 保持设备文件和特殊文件
- -z 在传输文件时进行压缩处理
-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一个不需要传输文件匹配模式
- --exclude-from=FILE 从FILE中读取排除规则
- --include=PATTERN 指定需要传输的文件匹配模式
- --include-from=FILE 从FILE中读取匹配规则
- --copy-unsafe-links 复制指向复制源路径目录以外的链接文件
- --safe-links 忽略指向复制源路径目录以外的链接文件(默认)
- --existing 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接收端的文件,而不复制新创建文件
- --ignore-existing 忽略那些已经存在于接收端的文件,只复制新创建文件
- -b 当有变化时,对目标目录中的旧文件进行备份
- --backup-dir=DIR 与-b结合使用,指定备份路径
- --link-dest=DIR 当文件未改变时在指定路径创建硬链接文件
- --delete 删除接收端还存在而保存端不存在的文件
- --delete-before 接收端在传输之前进行删除操作(默认)
- --delete-during 接收端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删除操作
- --delete-after 接收端在传输之后进行删除操作
- --delete-excluded 接收端在传输同时进行删除操作
- --e,--rsh=COMMAND 指定代替rsh的shell程序,例如可以指定为ssh
- --ignore-erros 即使出现I/O错误也要进行删除
- --partial 保留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 --progress 在传输时显示传输过程
- -p 等价于—partial—progress
- --delay-updates 将正在更新的文件先保存到.~tmp~临时目录,待传输完毕再更新目标文件
- -v,--verbose 详细输出模式
- -q,--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 -h,--human-readable 输出文件大小
- -n,--dry-run 显示那些文件将要被传输
- --list-only 仅列出文件而不进行复制
- --rsync-path=PROGRAM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
- --password-file=FILE 指定从FILE中读取口令,避免在终端中输入口令
- -4,-6 使用IPv4或者IPv6
-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 --help 显示帮组信息
-a 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文件属性,等价-rlptgoD不包含-H
-r 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l 保持符号链接文件
-H 保持硬链接文件
-p 保持文件权限
-t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g 保持文件归属组信息
-o 保持文件归属用户信息
-D 保持设备文件和特殊文件
-z 在传输文件时进行压缩处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一个不需要传输文件匹配模式
--exclude-from=FILE 从FILE中读取排除规则
--include=PATTERN 指定需要传输的文件匹配模式
--include-from=FILE 从FILE中读取匹配规则
--copy-unsafe-links 复制指向复制源路径目录以外的链接文件
--safe-links 忽略指向复制源路径目录以外的链接文件(默认)
--existing 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接收端的文件,而不复制新创建文件
--ignore-existing 忽略那些已经存在于接收端的文件,只复制新创建文件
-b 当有变化时,对目标目录中的旧文件进行备份
--backup-dir=DIR 与-b结合使用,指定备份路径
--link-dest=DIR 当文件未改变时在指定路径创建硬链接文件
--delete 删除接收端还存在而保存端不存在的文件
--delete-before 接收端在传输之前进行删除操作(默认)
--delete-during 接收端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删除操作
--delete-after 接收端在传输之后进行删除操作
--delete-excluded 接收端在传输同时进行删除操作
--e,--rsh=COMMAND 指定代替rsh的shell程序,例如可以指定为ssh
--ignore-erros 即使出现I/O错误也要进行删除
--partial 保留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progress 在传输时显示传输过程
-p 等价于—partial—progress
--delay-updates 将正在更新的文件先保存到.~tmp~临时目录,待传输完毕再更新目标文件
-v,--verbose 详细输出模式
-q,--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h,--human-readable 输出文件大小
-n,--dry-run 显示那些文件将要被传输
--list-only 仅列出文件而不进行复制
--rsync-path=PROGRAM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
--password-file=FILE 指定从FILE中读取口令,避免在终端中输入口令
-4,-6 使用IPv4或者IPv6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help 显示帮组信息
接下来举几个常用的例子:
1.在本地机器上对两个目录同步
- $ rsync -zvr filename1 filename2
$ rsync -zvr filename1 filename2
上述代码是将filename1中的文件与filename2中的文件同步,如果将filename2中的文件同步到filename1中,修改代码为:
- $ rsync -zvr filename2 filename1
$ rsync -zvr filename2 filename1
2.使用rsync –a 同步保留时间按标记
- $ rsync -azv filename1 filename2
$ rsync -azv filename1 filename2
使用上述命令,将filename2中新同步的文件的时间与filename1中的创建的时间相同,它保留符号链接、权限、时间标记、用户名及组名相同。
3.将远程服务器的文件同步到本地
- $rsync -avz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filename1
$rsync -avz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filename1
上述命令是将远程192.168.0.1的主机上filename2同步到本地的filename1。注意:如果远程主机的端口不是默认的22端口,假如是4000端口,上述的命令修改为,
- $ rsync -avz '-e ssh -p 4000'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filename1
$ rsync -avz '-e ssh -p 4000'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filename1
4.从本地同步文件到远程服务器
- $rsync -avz filename1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rsync -avz filename1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上述命令是将本地的filename1同步到远程192.168.0.1的主机上。同理如果端口不是22,使用以下命令
- $ rsync -avz '-e ssh -p 4000' filename1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 rsync -avz '-e ssh -p 4000' filename1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原文链接:Ubuntu下 rsync同步文件实例
Rsync(remote synchronize) 是一个远程数据同步工具,可以使用“Rsync算法”同步本地和远程主机之间的文件。Rsync的好处是只同步两个文件不同的部分,相同的部分不在传递。类似于增量备份,这使的在服务器传递备份文件或者同步文件,比起scp工具要省好多时间。
OS: ubuntu server 14.04
server: 192.168.64.128
client: 192.168.64.145
Server
1.ubuntu 14.04默认已安装rsync,rsync服务默认不是启动的,我们要修改下面的文件。
- sudo vim /etc/default/rsync
sudo vim /etc/default/rsync
- RSYNC_ENABLE=true #false改true
RSYNC_ENABLE=true #false改true
2.修改配置文件
- sudo cp /usr/share/doc/rsync/examples/rsyncd.conf /etc #已默认安装的软件,默认不启动的似乎都要这么做
sudo cp /usr/share/doc/rsync/examples/rsyncd.conf /etc #已默认安装的软件,默认不启动的似乎都要这么做
我们先来查看一下这个文件
- sudo cat /etc/rsyncd.conf
sudo cat /etc/rsyncd.conf
- # sample rsyncd.conf configuration file
- # GLOBAL OPTIONS
- #motd file=/etc/motd #登录欢迎信息
- #log file=/var/log/rsyncd #日志文件
- # for pid file, do not use /var/run/rsync.pid if
- # you are going to run rsync out of the init.d script.
-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 #指定rsync发送日志消息给syslog时的消息级别,常见的消息级别是:uth, authpriv, cron, daemon, ftp, kern, lpr, mail, news, security, sys-log, user, uucp, local0, local1, local2, local3,local4, local5, local6和local7。默认值是daemon。
- #syslog facility=daemon
- #自定义tcp选项,默认是关闭的
- #socket options=
- #以下是模块信息,我们可以创建多个模块
- # MODULE OPTIONS
- [ftp]
- comment = public archive #模块描述
- path = /var/www/pub #需要同步的路径
- use chroot = yes #默认是yes|true,如果为true,那么在rsync在传输文件以前首先chroot到path参数指定的目录下。这样做的原因是实现额外的安全防护,但是缺点是需要root权限,并且不能备份指向外部的符号连接指向的目录文件。
- # max connections=10 #最大连接数
- lock file = /var/lock/rsyncd #指定支持max connections参数的锁文件。
- # the default for read only is yes...
- read only = yes #只读选项
- list = yes #客户请求时可用模块时是否列出该模块
- uid = nobody #设定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该具有的uid
- gid = nogroup #设定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具有的gid,此项与uid配合可以确定文件的访问权限
- # exclude = #用来指定多个由空格隔开的多个模式列表,并将其添加到exclude列表中。这等同于在客户端命令中使用--exclude来指定模式,不过配置文件中指定的exlude模式不会传递给客户端,而仅仅应用于服务器。一个模块只能指定一个exlude选项,但是可以在模式前面使用"-"和"+"来指定是exclude还是include #这个我的理解是排除目录中不需同步的文件
- # exclude from = #可以指定一个包含exclude模式定义的文件名
- # include = #与exclude相似
- # include from = #可以指定一个包含include模式定义的文件名
- # auth users = #该选项指定由空格或逗号分隔的用户名列表,只有这些用户才允许连接该模块。这里的用户和系统用户没有任何关系。如果"auth users"被设置,那么客户端发出对该模块的连接请求以后会被rsync请求challenged进行验证身份这里使用的 challenge/response认证协议。用户的名和密码以明文方式存放在"secrets file"选项指定的文件中。默认情况下无需密码就可以连接模块(也就是匿名方式)
- #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该文件每行包含一个username:password对,以明文方式存储,只有在auth users被定义时,此选项才生效。同时我们需要将此文件权限设置为0600
- strict modes = yes #该选项指定是否监测密码文件的权限,如果该选项值为true那么密码文件只能被rsync服务器运行身份的用户访问,其他任何用户不可以访问该文件。默认值为true
- # hosts allow = #允许的主机
- # hosts deny = #拒绝访问的主机
- ignore errors = no #设定rsync服务器在运行delete操作时是否忽略I/O错误
- ignore nonreadable = yes #设定rysnc服务器忽略那些没有访问文件权限的用户
- transfer logging = no #使rsync服务器使用ftp格式的文件来记录下载和上载操作在自己单独的日志中
- # log format = %t: host %h (%a) %o %f (%l bytes). Total %b bytes. #设定日志格式
- timeout = 600 #超时设置(秒)
- refuse options = checksum dry-run #定义一些不允许客户对该模块使用的命令选项列表
-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rpm *.deb *.iso *.bz2 *.tbz #告诉rysnc那些文件在传输前不用压缩,默认已设定压缩包不再进行压缩
# sample rsyncd.conf configuration file
# GLOBAL OPTIONS
#motd file=/etc/motd #登录欢迎信息
#log file=/var/log/rsyncd #日志文件
# for pid file, do not use /var/run/rsync.pid if
# you are going to run rsync out of the init.d script.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指定rsync发送日志消息给syslog时的消息级别,常见的消息级别是:uth, authpriv, cron, daemon, ftp, kern, lpr, mail, news, security, sys-log, user, uucp, local0, local1, local2, local3,local4, local5, local6和local7。默认值是daemon。
#syslog facility=daemon
#自定义tcp选项,默认是关闭的
#socket options=
#以下是模块信息,我们可以创建多个模块
# MODULE OPTIONS
[ftp]
comment = public archive #模块描述
path = /var/www/pub #需要同步的路径
use chroot = yes #默认是yes|true,如果为true,那么在rsync在传输文件以前首先chroot到path参数指定的目录下。这样做的原因是实现额外的安全防护,但是缺点是需要root权限,并且不能备份指向外部的符号连接指向的目录文件。
# max connections=10 #最大连接数
lock file = /var/lock/rsyncd #指定支持max connections参数的锁文件。
# the default for read only is yes...
read only = yes #只读选项
list = yes #客户请求时可用模块时是否列出该模块
uid = nobody #设定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该具有的uid
gid = nogroup #设定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具有的gid,此项与uid配合可以确定文件的访问权限
# exclude = #用来指定多个由空格隔开的多个模式列表,并将其添加到exclude列表中。这等同于在客户端命令中使用--exclude来指定模式,不过配置文件中指定的exlude模式不会传递给客户端,而仅仅应用于服务器。一个模块只能指定一个exlude选项,但是可以在模式前面使用"-"和"+"来指定是exclude还是include #这个我的理解是排除目录中不需同步的文件
# exclude from = #可以指定一个包含exclude模式定义的文件名
# include = #与exclude相似
# include from = #可以指定一个包含include模式定义的文件名
# auth users = #该选项指定由空格或逗号分隔的用户名列表,只有这些用户才允许连接该模块。这里的用户和系统用户没有任何关系。如果"auth users"被设置,那么客户端发出对该模块的连接请求以后会被rsync请求challenged进行验证身份这里使用的 challenge/response认证协议。用户的名和密码以明文方式存放在"secrets file"选项指定的文件中。默认情况下无需密码就可以连接模块(也就是匿名方式)
#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该文件每行包含一个username:password对,以明文方式存储,只有在auth users被定义时,此选项才生效。同时我们需要将此文件权限设置为0600
strict modes = yes #该选项指定是否监测密码文件的权限,如果该选项值为true那么密码文件只能被rsync服务器运行身份的用户访问,其他任何用户不可以访问该文件。默认值为true
# hosts allow = #允许的主机
# hosts deny = #拒绝访问的主机
ignore errors = no #设定rsync服务器在运行delete操作时是否忽略I/O错误
ignore nonreadable = yes #设定rysnc服务器忽略那些没有访问文件权限的用户
transfer logging = no #使rsync服务器使用ftp格式的文件来记录下载和上载操作在自己单独的日志中
# log format = %t: host %h (%a) %o %f (%l bytes). Total %b bytes. #设定日志格式
timeout = 600 #超时设置(秒)
refuse options = checksum dry-run #定义一些不允许客户对该模块使用的命令选项列表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rpm *.deb *.iso *.bz2 *.tbz #告诉rysnc那些文件在传输前不用压缩,默认已设定压缩包不再进行压缩
日志格式选项列表:
%h: 远程主机名
%a: 远程IP地址
%l: 文件长度字符数
%p: 该次rsync会话的进程id
%o: 操作类型:"send"或"recv"、”del.”
%f: 文件名
%P: 模块路径
%m: 模块名
%t: 当前时间
%u: 认证的用户名(匿名时是null)
%b: 实际传输的字节数
%c: 当发送文件时,该字段记录该文件的校验码
下面我们来定义自己的conf文件
- # sample rsyncd.conf configuration file
- # GLOBAL OPTIONS
- #motd file=/etc/motd
- log file=/var/log/rsyncd
- # for pid file, do not use /var/run/rsync.pid if
- # you are going to run rsync out of the init.d script.
-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 syslog facility=daemon
- #socket options=
- # MODULE OPTIONS
- [my_rsync_bk] #名字可以任意命名,只要客户端的rsync命令一致
- comment = public archive
- path = /home/rsync_bk #指定路径,如果没有这个目录自己建。
- use chroot = no
- # max connections=10
- lock file = /var/lock/rsyncd
- # the default for read only is yes...
- read only = yes
- list = yes
- uid = nobody
- gid = nogroup
- # exclude =
- # exclude from =
- # include =
- # include from =
- auth users = liu_rsync #rsync连接时的用户名,要和客户端rsync的命令一致
-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这里是保存密码的地方,如果屏蔽掉就不用密码了
- strict modes = yes
- hosts allow = 192.168.64.145 #运行的客户端ip
- # hosts deny =
- ignore errors = yes
- ignore nonreadable = yes
- transfer logging = yes
- log format = %t: host %h (%a) %o %f (%l bytes). Total %b bytes.
- timeout = 600
- refuse options = checksum dry-run
-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rpm *.deb *.iso *.bz2 *.tbz
# sample rsyncd.conf configuration file
# GLOBAL OPTIONS
#motd file=/etc/motd
log file=/var/log/rsyncd
# for pid file, do not use /var/run/rsync.pid if
# you are going to run rsync out of the init.d script.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syslog facility=daemon
#socket options=
# MODULE OPTIONS
[my_rsync_bk] #名字可以任意命名,只要客户端的rsync命令一致
comment = public archive
path = /home/rsync_bk #指定路径,如果没有这个目录自己建。
use chroot = no
# max connections=10
lock file = /var/lock/rsyncd
# the default for read only is yes...
read only = yes
list = yes
uid = nobody
gid = nogroup
# exclude =
# exclude from =
# include =
# include from =
auth users = liu_rsync #rsync连接时的用户名,要和客户端rsync的命令一致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这里是保存密码的地方,如果屏蔽掉就不用密码了
strict modes = yes
hosts allow = 192.168.64.145 #运行的客户端ip
# hosts deny =
ignore errors = yes
ignore nonreadable = yes
transfer logging = yes
log format = %t: host %h (%a) %o %f (%l bytes). Total %b bytes.
timeout = 600
refuse options = checksum dry-run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rpm *.deb *.iso *.bz2 *.tbz
创建一个密码文件
- sudo vim /etc/rsyncd.secrets
sudo vim /etc/rsyncd.secrets
内容为:liu_rsync:123
- sudo chmod 0600 /etc/rsyncd.secrets
sudo chmod 0600 /etc/rsyncd.secrets
启动rsync
- sudo /etc/init.d/rsync start
sudo /etc/init.d/rsync start
如果启动成功,那么server端酒配置成功了。
Client
我们再来看一下客户端的操作,一般客户端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配置,直接同步即可
- rsync -vzrtopg --progress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 #.为当前目录,在服务端touch一个文件,同步后就会出现,当然你也可以指定一个位置比如/databk,需注意所建立的权限!
rsync -vzrtopg --progress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 #.为当前目录,在服务端touch一个文件,同步后就会出现,当然你也可以指定一个位置比如/databk,需注意所建立的权限!
此时就可以同步Server端的数据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只能把Server端文件夹现有的数据同步下来,如果在Server端新加文件却不能同步进来,必须在客户端重新执行一次这个命令才行,试问这样水能忍受?
所以接下来我们借助于crontab去实现定时自动同步功能。
但是首先我们要创建一个密码文件:
- sudo vim /etc/rsync.pwd输入123,保存 #密码要一致
sudo vim /etc/rsync.pwd输入123,保存 #密码要一致
注意指定使用的密码文件中只需要有密码,不要有用户名。
- sudo chmod 0600 /etc/rsync.pwd
- sudo chown 普通用户:普通用户组 /etc/rsync.pwd
sudo chmod 0600 /etc/rsync.pwd
sudo chown 普通用户:普通用户组 /etc/rsync.pwd
注:这里如果使用的是非root用户,这里只能使用自己当前用户和自己所在的组,不过这种设置方式我没有在linux试过,我在MAC机上试的结果并非如上所述,而是rsync.pwd只能被当前用户独有即权限之能是如下所示:
- -rw-------
-rw-------
如果看不懂,可以去百度一下unix下权限表示
然后我们打开crontab,使它自动同步
- crontab -e
crontab -e
- */1 * * * * rsync -a --password-file=/etc/rsync.pwd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databk
*/1 * * * * rsync -a --password-file=/etc/rsync.pwd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databk
一分钟同步一次。只要你在Server端添加了新文件或新文件夹,那么1分钟后就会自动同步到客户端。但是这样就完美了吗?还没有,因为你发现它其实还有问题,当我在Server端删除一个文件或目录的时候,1分钟后,客户端还有,这是怎么回事?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修改上述配置如下所示:
- */1 * * * * rsync -a --delete --password-file=/etc/rsync.pwd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databk
*/1 * * * * rsync -a --delete --password-file=/etc/rsync.pwd [email protected]::my_rsync_bk /databk
添加一个--delete参数就行了,这样以后在Server端删文件已能同步了。
注意: 若用普通用户身份运行rsync命令,同步后的文件的属主将改变为这个普通用户身份;若用超级用户身份运行rsync命令同步后文件属性保持原来用户身份不变。若指定-tg但目标计算机没有指定用户和组,则复制的文件归入501用户 501组
参数说明:
- -a 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文件属性,等价-rlptgoD不包含-H
- -r 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 -l 保持符号链接文件
- -H 保持硬链接文件
- -p 保持文件权限
- -t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 -g 保持文件归属组信息
- -o 保持文件归属用户信息
- -D 保持设备文件和特殊文件
- -z 在传输文件时进行压缩处理
-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一个不需要传输文件匹配模式
- --exclude-from=FILE 从FILE中读取排除规则
- --include=PATTERN 指定需要传输的文件匹配模式
- --include-from=FILE 从FILE中读取匹配规则
- --copy-unsafe-links 复制指向复制源路径目录以外的链接文件
- --safe-links 忽略指向复制源路径目录以外的链接文件(默认)
- --existing 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接收端的文件,而不复制新创建文件
- --ignore-existing 忽略那些已经存在于接收端的文件,只复制新创建文件
- -b 当有变化时,对目标目录中的旧文件进行备份
- --backup-dir=DIR 与-b结合使用,指定备份路径
- --link-dest=DIR 当文件未改变时在指定路径创建硬链接文件
- --delete 删除接收端还存在而保存端不存在的文件
- --delete-before 接收端在传输之前进行删除操作(默认)
- --delete-during 接收端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删除操作
- --delete-after 接收端在传输之后进行删除操作
- --delete-excluded 接收端在传输同时进行删除操作
- --e,--rsh=COMMAND 指定代替rsh的shell程序,例如可以指定为ssh
- --ignore-erros 即使出现I/O错误也要进行删除
- --partial 保留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 --progress 在传输时显示传输过程
- -p 等价于—partial—progress
- --delay-updates 将正在更新的文件先保存到.~tmp~临时目录,待传输完毕再更新目标文件
- -v,--verbose 详细输出模式
- -q,--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 -h,--human-readable 输出文件大小
- -n,--dry-run 显示那些文件将要被传输
- --list-only 仅列出文件而不进行复制
- --rsync-path=PROGRAM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
- --password-file=FILE 指定从FILE中读取口令,避免在终端中输入口令
- -4,-6 使用IPv4或者IPv6
-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 --help 显示帮组信息
-a 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文件属性,等价-rlptgoD不包含-H
-r 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l 保持符号链接文件
-H 保持硬链接文件
-p 保持文件权限
-t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g 保持文件归属组信息
-o 保持文件归属用户信息
-D 保持设备文件和特殊文件
-z 在传输文件时进行压缩处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一个不需要传输文件匹配模式
--exclude-from=FILE 从FILE中读取排除规则
--include=PATTERN 指定需要传输的文件匹配模式
--include-from=FILE 从FILE中读取匹配规则
--copy-unsafe-links 复制指向复制源路径目录以外的链接文件
--safe-links 忽略指向复制源路径目录以外的链接文件(默认)
--existing 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接收端的文件,而不复制新创建文件
--ignore-existing 忽略那些已经存在于接收端的文件,只复制新创建文件
-b 当有变化时,对目标目录中的旧文件进行备份
--backup-dir=DIR 与-b结合使用,指定备份路径
--link-dest=DIR 当文件未改变时在指定路径创建硬链接文件
--delete 删除接收端还存在而保存端不存在的文件
--delete-before 接收端在传输之前进行删除操作(默认)
--delete-during 接收端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删除操作
--delete-after 接收端在传输之后进行删除操作
--delete-excluded 接收端在传输同时进行删除操作
--e,--rsh=COMMAND 指定代替rsh的shell程序,例如可以指定为ssh
--ignore-erros 即使出现I/O错误也要进行删除
--partial 保留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progress 在传输时显示传输过程
-p 等价于—partial—progress
--delay-updates 将正在更新的文件先保存到.~tmp~临时目录,待传输完毕再更新目标文件
-v,--verbose 详细输出模式
-q,--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h,--human-readable 输出文件大小
-n,--dry-run 显示那些文件将要被传输
--list-only 仅列出文件而不进行复制
--rsync-path=PROGRAM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
--password-file=FILE 指定从FILE中读取口令,避免在终端中输入口令
-4,-6 使用IPv4或者IPv6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help 显示帮组信息
接下来举几个常用的例子:
1.在本地机器上对两个目录同步
- $ rsync -zvr filename1 filename2
$ rsync -zvr filename1 filename2
上述代码是将filename1中的文件与filename2中的文件同步,如果将filename2中的文件同步到filename1中,修改代码为:
- $ rsync -zvr filename2 filename1
$ rsync -zvr filename2 filename1
2.使用rsync –a 同步保留时间按标记
- $ rsync -azv filename1 filename2
$ rsync -azv filename1 filename2
使用上述命令,将filename2中新同步的文件的时间与filename1中的创建的时间相同,它保留符号链接、权限、时间标记、用户名及组名相同。
3.将远程服务器的文件同步到本地
- $rsync -avz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filename1
$rsync -avz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filename1
上述命令是将远程192.168.0.1的主机上filename2同步到本地的filename1。注意:如果远程主机的端口不是默认的22端口,假如是4000端口,上述的命令修改为,
- $ rsync -avz '-e ssh -p 4000'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filename1
$ rsync -avz '-e ssh -p 4000'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filename1
4.从本地同步文件到远程服务器
- $rsync -avz filename1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rsync -avz filename1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上述命令是将本地的filename1同步到远程192.168.0.1的主机上。同理如果端口不是22,使用以下命令
- $ rsync -avz '-e ssh -p 4000' filename1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 rsync -avz '-e ssh -p 4000' filename1 [email protected]:/home/ubuntu/filename2
原文链接:Ubuntu下 rsync同步文件实例
上一篇: Ubuntu ftp安装+配置+测试
下一篇: Py4JJava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