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2015年总结和2016年计划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25 12:36:35
...
3年前在iteye写的一篇文章【链接http://liugang-ok.iteye.com/blog/1969907】,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现在又到了第二个三年的收官之年,回顾当年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有哪些不一样呢?

下面这两段话是从3年前的文章中摘出来的,现在看来仍然觉得很对:

方法很简单:“就是潜心钻研一门技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技能的完美、精湛。哪怕是一个小作坊,也搞得很精致;哪怕是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品牌,也追求精细化、个性化。”这个社会,不管干什么,我们最怕的还是“认真”二字,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件事,假以时日,必定会有一番成就,只是很少有人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投入到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不要总想着回报,不要总想着升职,不要总想着未来,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不要总想着赢得别人的赞同和褒奖和尊敬。当你真正能够坚持下去,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时,那么迷茫也许就像青春一样会渐行渐远!


3年前写的这边文章,那时刚毕业三年,转眼间已到了16年,第二个三年又要要来临了,我又在干什么呢?
在开始之前,先回顾一下几个问题?
1)毕业5年决定一生?
董明珠在儿子2岁时丈夫病逝,36岁从格力底层销售做起。柳传志40岁创办联想。任正非创办华为时已经44岁了。很多时候,毕业5年决定一生是个伪命题,而他存在的意义是让少年们在前5年拼命的积累自己,希望5年后能鱼跃龙门或质的提升。而5年,作为分水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但显然无法决定人的一生。回答这个问题的价值在于,下一个5年,自己准备好了吗?

2)3年前认为3年后的自己会在干吗?
3年前,我觉得自己可能会做产品,销售,创业,或者售前。事实是,现在做产品了。而我也在这期间,以创业的心态参与过创业,而在这个过程,体验过销售和售前的工作。跟之前预测的情况不谋而合。所以,有时未雨绸缪,或提前规划自己,其实在潜移默化中会有超乎想象的引导作用。那么问题来了,3年之后,自己也到了而立之年,将在何处呢?

3)15年已过去,这一年自己做了什么?
迷茫,这个话题在3年之前对于自己和同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现在看到这个话题,发现感觉不到迷茫了,不知道是不是迷茫期已过,或许是自己没那么闲了。
人生,有时要停下来思考,想一想自己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适当的看看之前走过的路,算不上旧路新走,更不是活在过去,而是更好的面对未来。我觉得不迷茫的最佳途径就是忙起来,有事情干。那些迷茫的人多是没目标,不充实,甚至过的有点无聊。而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本来觉得自己过的还算充实,但回顾了12年的情况,才发现自己的15年能说的出来的事情,其实没有几件。12年的时候,考了驾照,考了系分,去南京玩了一趟……而我的15年是怎样呢?回顾一下,发现这一年了,好像缺少点什么,比如缺少不断总结、不断计划、不断思考的步骤,现在,算是停下来对过去的1年进行总结,也是对下一个1年、3年、5年进行一个梳理,最终回答我来自哪里,又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每次写文字或总结,总是想办法提炼一些干货出来。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的一个参考。对于我而言,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提升。
写总结,无非就是两个话题,过去和未来。现在是短暂的,而写东西,其实目的是为未来做好规划。

(一)过去
这个话题不好写,因为正在进行的工作、 生活是不能写的,别人的事情尽量不写,所以就只能限制在自己身上,不会影响现在的工作情况:
上一份工作从14年11月到15年11月份,刚好一年,从个人的角度总结,从新回顾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这其实比一直埋头苦干要更有意义和价值。
脑海中回顾自己去年春节前的一幕,跟老板去昌平送完货,到家已经凌晨,第二天就要准备回家,时间很匆忙,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而从微信中,找到去年1月3号写的总结,那会还是比较充实的,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发微信和短信等。又参加了湖南人在京的元旦晚会。并且给自己新年的期待是,一是学习好酒水知识,二是提高电商产品运营能力,三是提升自己带团队的能力。
而今年的元旦,3天假,哪里也没去,也没有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和发短信。就在查字典,一心扑在给弟弟的小孩取名的事情上。在毕业的前四年里,几乎所有的重要节日,包括端午、中秋、元旦、春节、甚至国庆,都会给亲朋好友电话或短信,而现在好像没这个意识了,不知道是觉得并无必要,还是自己更坦然了,不那么在乎尽量维系通讯录里的每一个觉得需要联系的人了。不知道是变老了,还是变成熟了。

总结的目的在于提升。根据去年春节和元旦的总结。可以得出总结当时的情况,一是忙碌,二是忙碌,三是忙碌,一个是工作事情多的忙碌,二是不懂的知识要学习的忙碌,三是兼顾团队管理的忙碌。而正是因为这一年的忙碌,才发现自己在工作5年时,居然没有停下来写点东西回顾一下。可以看到出来,这种忙碌是有缺陷和不足的,是缺乏停下来思考和回顾的过程。
1年过去了,回顾当时定下的目标,包括参加酒水和电商的学习,包括参加培训和圈子,包括组织一下相关的创业团队,大家搞一些线上、线下活动,相互学习,进步。而所有这一切,都被忙碌打败了。春节回家前一天的总结可以看出,3个忙碌来描述并不为过,而这种忙碌是否高效,是否值得反思?
假如让我重新来过一次2015年,我会怎样呢?这本来是个伪命题,因为人生的重来都是伪命题,而讨论它的价值在于,对即将开始的16年,我认为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让16年不再重滔15年的覆辙,就是假如的意义。
对于我而言,总共才换了2分工作,5年半时间,一份工作四年半,一份工作一年。而每次离职领导和老板都是极力的挽留,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肯定。上一份工作,最终离开的原因,一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二是出于发展空间方面的考虑。其实所有人员的离职,无外乎是这两种情况,而这两种情况是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离开的因素要大于留下的因素,公司的发展和现状达不到自己的预期,选择离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而最终离开的根本原因,是不看好公司的发展。而为什么公司的发展不被看好,其实很多时候是跟领导有直接的关系的。我认为,一个小组的业绩上不去,是组长的问题。一个部门发展不上去,是部门负责人的问题。一个公司发展不上去,是公司老板的问题。老板有决定公司战略、方向、薪资、人员和市场的权利。如果一个老板,能够定下合适的战略方向,找到适合的团队人员,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这个公司就有希望。如果这个老板有3年的眼光,公司就能做3年,如果有10年的眼光,公司就能做10年的生意。如果老板有驾驭30人的能力,公司就能做到30人,如果老板有驾驭3000人的能力,公司就能做到3000人。如果老板能合理调配1千万的资金,就能做到1千万,如果能调配10亿的资金,就能做到10亿的规模。部门负责人、小组长,大概也多如此吧。
假如让我重新过一次15年,我觉得那些是自己需要改善的呢?
我还记得刚去公司的时候,自己制定了周计划、月计划和年计划。主要是基于对过去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月目标和年目标。包括在成本、运营推广、产品规划和团队管理等方面。而最终这些花了几天时间,精心写的计划书,并没有派上用场,直到我离开后,也没有将这些规划执行起来。
到是在我离开之后,因为某些原因,公司又咨询之前口头达成目标销售金额,不得不说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感觉,而并非未雨绸缪。
那么对于一个公司,老板如果缺乏未雨绸缪的眼光,看问题都是从短期出发,那么公司就会每天都在应急,每天都在处理紧急的事情,可能是紧急重要的事,也可能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对于个人而言,紧急就是忙碌。每天都忙碌的结果就是没有时间思考、总结,更没有时间去学习行业的业务知识和基本知识,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眼光、格局、知识都没有质的突破,那么基本可以预见,1年、、3年、5年,也就是这个水平。
假如让我重做上一份工作,我又会有哪些不一样呢?
首先,我会给自己一个时间节点,比如一年,让自己做到什么样的规模,不要太细致,仅仅是一个销售金额,一个量化的目标。
有目标,是对自己的一种压力,是创业心态的表现。如果没有自驱动力,就不会给自己定目标,就会得过且过。而这种目标是否有价值,不在于其是否可行,不在于其是否正确,而在于其是否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同,并且持续的关注目标,每周,每月,每季都来对目标进行考核和检查。如果老板不认同你的目标,那么就让老板来定目标,如果老板既不认同你的观点,也不提出自己的目标,那么你就要给引导老板来设定目标,告诉他国家有5年规划,1年经济增长计划,企业怎能没有呢?而最难的是,目标要能够引起共鸣,否则就是墙上的饼,好看,却不实用。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在目标上,其实大家都没有上面这种意识,自己也是事后诸葛亮而已。很多时候,说的东西都是在口头上,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东西。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形成纸质化的内容,那么就具有随意性,毕竟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而老板的这种随时冒出来的想法,总是千奇百怪,并且你永远无法做到完美,就是说一直都在做一些紧急重要或不重要的事情。
而这种临时的非正式的目标或任务沟通,最大的问题是,做或不做老板不一定记得,因为很多都是即时的。而执行者原本的工作节奏被打乱了,不做又担心老板说不积极,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并且这会引起一种恶性循环,就是执行者会认为老板是在挑毛病,或者执行者每天都在处理这些紧急的事情,最终的结果是永远在原地踏步。并且老板会认为执行者一直不够积极、主动,很多漏洞,很多该想到的问题都每没想到。而执行者本来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规划,但是总是不断被紧急的事情缠绕,原本自己的计划有想到老板提出的问题,但是被老板提前发现后需要马上处理,等处理完之后发现自己的规划又被打乱了。回头整理思绪的过程中,又被公司的各种会议、临时应酬、人员招聘等所绊住,永远处于一种低效的忙碌中。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一直没有进步,双方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处境,双方关系就会在某个点上发生转折,最终的结果就是分道扬镳,而这个节点可以看做是一个爆发点,但这仅仅是一个外在因素,因为本质已经决定了这种关系,已经具有不信任或不合作成分,早晚有一天会离开。而如果化解这种关系,其实双方都没有错,那么我作为一名以创业心态过来的人,无法要求老板,那么就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解决了,那么就回到下面第二个问题了:要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
其次,要让自己变得足够的优秀,至少在自己负责的领域,能够说服老板,通过数据来说服,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来说服。
这一点非常关键,让自己变得优秀,而不是总在抱怨。老板之所以请你来,是因为他有短板,他有不会的,需要来辅助他,扬长避短,如果自己足够优秀,就能赢得老板的认同和尊重。这种认同非常关键,是关系到你的立足和地位。如果你仅有能力,但是工作态度一般,并不是以创业的心态来做事,那么你就无法成为核心团队成员。反之,如果你仅有工作态度,但是能力一般,很多事情做不好,那么你也无法长久立足,终有一天会被取代,或者一直原地踏步,得不到公司认同。
优秀这个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什么是优秀,不得而知。那么我们所说的优秀,是相对于圈子而言,或者你所在的集体而言,如果你在集体中能让大家认同自己的观点,想法,能力,那么在这个集体中你就是优秀的。如果自己的观点得不到认同,那么就是不够优秀。从离职时的挽留是可以看出自己的态度是好的。所以,公司最终没有真正做起来足够大,从我个人的角度考虑,有且只有一个因素,就是自己不够优秀。不记得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是《吃掉那只青蛙:拒绝穷忙,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中,说如果你所了解的某个知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那么就是自己还没有真正掌握。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到位,那么你就无法很好的表达出来,从而无法说服你的老板。问题根源就在于,你只是半桶水而已,并没有真正能够说服你的老板来按照你的想法去执行。而你每天都只是在应付那些紧急不重要或重要的事情,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你一直在忙碌,但这仅仅是看起来很忙,而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含金量,因为你没有进步,没有提升,没有提高公司的销量,没有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如果让我重做上一份工作,我会如何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呢?首先,我要定时上下班,可以适当的加班,但是要留出时间来,给自己学习,进步,去提升自己。包括对数据的分析, 对业务的了解,对行业的分析,对竞争对手的掌握,对未来的预测,对问题的把握等,这些都需要学习,了解和研究。都说人的差距实在八小时之外拉开,这句话我是很赞同的。所以,有时加班一定要适可而止,否则就过犹不及了。其次,我会制定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执行。学习和工作一样,对应成年人而言都是需要自驱动的。而八小时之外的学习计划,尤其显得重要。对应自己而言,时间越多约不懂得珍惜。还记得以前暑假工时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周末也没假,就信誓旦旦的告诉自己,将来工作有双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好学习。而实际双休时学习时间居然没有平时多。此外,我会定时的审视自己,每周,每月,每季度都有总结。看一看自己这段时间是否有进步,看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学习计划的知识内容。定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如果偏离航向要及时纠正方向。
而是否仅仅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就能高枕无忧了,是否就能带领团队一起实现目标,就能提高公司的销售额呢?答案是未必,为啥?因为有墨菲定律在。
最后,让自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想想最糟糕的情况会是怎样。根据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中国有句俗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做最坏的打算,持最好的心态。一开始不要太乐观,对事情有个预估,糟糕的情况是什么,糟糕的情况就是离开,比离开更糟糕的是不愉快的离开。如果能够做好这个预测,并且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就用最好的心态去行动和努力。放开手脚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而如果让自己重新做一遍这份,我会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专业,抽出时间来学习,进步。利用适合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达出来,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数据,到行业,到业务,到竞品等均能对答如流,完全掌握,那么当自己在跟老板进行沟通甚至争论的时候,那么就不会被动,不会被问住。双方处于一种对等的关系,良好沟通,良好合作,如果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能力,能够得到认同,那么就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而如果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不到认同,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并且把这个计划,作为年度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写到这里,算了一下,已经有5、6k字了。思路也逐渐清晰了,但是却仅写了一半,只写了过去。接下来要写未来了,这也是自己写这些文字的真正价值。

(二)未来
在上面的文字中,回答如果让自己重新做一遍上一份工作,其实就是对现在工作的一个启发,就是对未来的一个指导和建议,是非常有价值。其实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是什么团队,总是会碰到上面的这些问题,总是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让自己提升和进步。一是了解自己的目标和现状,二是让自己足够优秀,三是做最坏的打算,持最好的心态。而上面已将理论知识出来了,看似很有道理,也挺有种给人打鸡血的感觉,其实这些却都是真实感受,如果自己不静下心来总结和反思,这些对现在和未来具有一定借鉴的失败经历就白白浪费了。接下来,我会结合过去不算成功的经历和文章开头提的三个问题,对未来的1年、3年、5年做一个规划,1年计划比较靠谱,3年计划还能接受,5年规划就当是预测好了。

文章开头的三个问题:
1)过去的这一年左右,自己做了什么?
当我写到这的时候,发现自己15年,几乎没做什么事情。之前每年都会有学习,比如PMP、系分、项目管理师等。无论是工作相关的,还是生活相关的,都会有计划,节奏。而且会积极参与一些社交活动,老乡聚会,创业聚会等。而15年,基本都是处于工作的忙碌状态,有一种拼命三郎的感觉。才发现,跟家人定时电话的次数少了;才发现,常联系的亲朋好友少了;才发现,周末偶尔出去玩的机会少了;才发现,这一年居然没有真正静下来写过一遍类似这样的总结。而到现在,让自己写15年干了什么,竟无从写起,这在之前是没有的情况。当然,最大的收货,只能是来源于了工作了,我简单的回顾了一下,到公司做的事情和工作非常的多,产品规划、运营、招聘、客户沟通、团队管理等。这些都有涉及,前期包括快递打包、盯客户聊天、售后投诉等等几乎全都做过。也算是一个有个创业经历的人,其实也是兑现了自己200%投入到工作中来的诺言吧。此外,因为接触的到人跟之前工作不一样,不同人打交道会学到更多东西,包括做人、做事和他们的好的习惯,工作方法和技巧,或者学到他们身上自己所不具备的优点。其实,很多时候,让自己变得优秀最有效和快速的方法是让自己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如果让你每天跟马云、俞敏洪他们在一块,并且积极上进的话,假日时日,你也能独挡一面并有较大提升。
而接下来这一年,自己将会怎样计划呢?
16年,非常关键的一年,毕业5年已成为历史,16年也是下一个5年开始的第一年,也是第二个三年的收官之年。可谓承上启下之年。那么这一年,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呢?
1)每天坚持锻炼。俯卧撑、跑步、回家绕圈多走几步、常走步梯少走扶梯。【坚持】
2)参加产品经理的培训,一是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格局,二是多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三是充实自己,未来吹牛逼或写总结时多一些谈资,哈哈。【起点学院,年后执行】
3)仍然以创业的心态做本职工作。工作中对事不对人,做到不做软事,不说硬话。【态度】
4)带父母家人来北京玩一趟。【首先端午,备选国庆】
5)考系统分析师。【5月下旬考试,预计3月份开始报名】
6)找一份适合自己的感情。认真的恋爱一回。【随缘就好】
7)外地旅游一次。【独立思考,抛开工作、生活和压力】
8)多参加一些活动、聚会或沙龙,产品、创业、老乡、极客等。走出去开阔自己同时也能结实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格局】
9)坚持独立思考,阅读。【视野】
10)每天坚持脱稿说话10分钟。【口才】

共九个目标,其中第2、4、5、7条是一次完成或阶段性任务。完成的难度不大。
第1、3、6、9、10需要每天都坚持。难度会比较大,需要定时审阅和检查自己,是否做的到位或有什么不足。不要偏离的轨迹和航行,否则要及时纠正。而要促使自己完成这些,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从大学就开始写了,差不多10年时间,一直有在写总结和计划,其实我也没发现自己跟同龄人有什么大的区别。区别就在于自己写,人家没写。而最终并没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其实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没执行的问题,而没有落实下去的原因就是给自己的动力不够,或者自己的自制力不够,而现在,告诉自己,努力是唯一能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法。告诉自己,成功的方法只有3条,第一条是坚持,第二条是坚持,第三条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头看看前两条。

除了这些目标意外,16年还需要改变一下自己,一个是做事有时格局太小,容易陷入细节的讨论和争执中,忘了自己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只能通过每日反思来逐渐纠正,很难一步改掉,坚持、反省是不二法门。另外就是多参与一些活动,多跟优秀的人才一起,人的格局、思维也会变得更加开阔。

2)3年前认为3年后的自己会在干吗?
三年前,自己就预测过,或想过自己会创业、或者做产品,结果就做了。那么未来再过3年,就是2019年。那时候,可能已经结婚了,可能已经有小孩了。可能现在的公司上市了。可能自己还留在公司,可能就没在公司了。可能全职跟朋友去创业了。可能自己跟几个朋友众筹,筹个几十万,开一个咖啡厅什么的,业余时间打理一下。可能去一个公司,做产品总监了。还有,我3年之内,是不是可能也有实力去国外旅游了呢?还有,自己理想中的那款车,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实现。
三年之后,最理想的状态,大概就是努力工作,自己公司能够上市,自己有点些股份。其实这个是一种不可控的状态,别说是我,就连老板也无法说上市就上市。而自己能够左右的,就是提升自己的产品创新能力,产品思维能力,团队管理和沟通能力,让自己朝着产品总监的目标发起进攻。而要完成这个目标,我觉得其实不难,如果能将16年的任务都完成了,然后再参加一些CTO的沙龙,参加一些行业的活动聚会,再有一两个优秀产品运营经验,用户量足够大的产品,我觉得就离产品总监不远了。当然,最快速高效的办法是去到大互联网公司给产品总监当助理,不出半年,自己就能出师了。

3)毕业5年决定一生?
5年之后,哈哈,如果我还在的话。就到2021年了。那时如果还在北京,可能会去看冬奥会,去凑热闹。可能有世界大战了,现在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说法并不为过。
自己的话,也快来到了35左右了。小孩可能上幼儿园了。可能在北京,也可能会长沙了。那时父母也都大了。哪个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公司,如果不能上市,估计就很难了。如果不上市,可能我就不在了。如果上市,可能还在,也可能也不在了。
最好的情况是,现在这个公司上市,然后有一点点小股份。然后可以*的话,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互补的那种,去创业。成功或失败都能接受。
我觉得35岁,其实也还不大,董明珠36岁从零开始干起。柳传志40岁创办联想。任正非44岁创办任正非。当然,马化腾毕业5年创办了腾讯时27岁。李彦宏31岁时创办百度公司。阿里巴巴创办时马云35岁,而创办中国黄页时31岁。
如果说5年之后,自己的期望,就是找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创业,大家优势互补。或者说,凭着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去创业型公司做产品总监,也是以创业的心态参与。哪个时间,自己那辆车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了。

这篇总结,从3号开始写,今天已经8号了,将近1万字,写了6天,平均一天不到2千字。除了3号是白天写的,其他都是早上起来写的,总体思路还是比较清楚。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经历,以及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如果让自己重来一遍,会先定好能达成一致的目标;然后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可以实现目标;同时做最坏的打算持,最好的心态。并制定了1年、3年、5年的计划和目标。

再回顾一下3年前写的总结,里面写的实现目标方法:
方法很简单:“就是潜心钻研一门技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技能的完美、精湛。哪怕是一个小作坊,也搞得很精致;哪怕是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品牌,也追求精细化、个性化。”这个社会,不管干什么,我们最怕的还是“认真”二字,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件事,假以时日,必定会有一番成就,只是很少有人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投入到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不要总想着回报,不要总想着升职,不要总想着未来,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不要总想着赢得别人的赞同和褒奖和尊敬。当你真正能够坚持下去,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时,那么迷茫也许就像青春一样会渐行渐远!
其实,这两段话,都很正确,但是他却只能带来一时的激情,不出3天,自己就会忘掉了。假如我写了这边文章,然后什么都不管了,我觉得明年回顾16年的时候,可能还是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去做这些东西,因为可操作性不强。
所以,为了让计划执行下来,指导自己的16年,不辜负我写的1万个字,我将:
1)在桌面日历每月1号写了“回顾16年的规划”。每月一总结。
2)将16年的计划和坚持的那段打鸡血的话写在桌前,指导自己。
3)想想自己收获喜悦的场景,其实破茧而出的成功才是最具传奇色彩。将付出当喜悦,而不是痛苦和挫折。

千古一城(微信公众:产品经理提升,pmimprove),目前在京东做产品经理,7年技术、运营和产品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