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模式
一、概述
单例模式,在设计模式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设计模式。在开发中,如果某个实例的创建需要消耗很多资源,那么我们通常会选择使用懒性加载机制。何谓懒性加载机制呢?说白了,就是在使用到这个实例的时候,才去创建这个实例。这个机制在单例模式中,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这个机制在单线程的环境下实现非常简单,但是在多线程的环境下存在安全隐患。
二、单例模式下的懒加载机制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通常的单例模式的实现,如下所示:
@Slf4j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Demo demo = new Demo(); private Demo(){ log.info("init demo"); } public static Demo createDemo(){ return demo; } }
这段代码的缺点显而易见,即:第一次加载类的时候会连带着创建Demo实例,这样的结果与我们所期望的不同,因为创建实例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我们需要这个实例的时候。同时如果这个Demo实例的创建非常消耗系统资源,而应用始终都没有使用Demo实例,那么创建Demo消耗的系统资源就被白白浪费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懒加载机制,示例如下:
@Slf4j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Demo demo = null; private Demo(){ log.info("init demo"); } public static Demo createDemo(){ if (demo == null) { demo = new Demo(); } return demo; } }
在单线程的环境下,上面的示例利用懒加载机制实现单例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如果在多线程的环境下,这种懒性加载的方式会不会出现问题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根据上面示例中的懒性加载的实现,假设有两个线程A和B,同时执行了该方法,按下面的顺序执行:
- A进入if条件判断,此时demo为null,因此A进入if内执行;
- B进入if条件判断,此时A还没有创建demo,因此demo也为null,因此B也可以进入if内执行;
- A创建了Demo实例并返回;
- B创建了Demo实例并返回。
执行到此处,我们就得等等了,说好的单例模式呢,怎么创建了两个实例?这明显不是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三、不同解决方案及存在的问题
3.1 使用Class锁机制
Java中Class锁机制有很多种,针对上面的问题,最直观的解决方案是给createDemo方法加上一个synchronized关键字,这样每次只允许一个线程访问createDemo方法,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Demo createDemo(){ if (demo == null) { demo = new Demo(); } return demo; }
这种方案的确可以防止错误的出现,但是它却很影响性能。即,每次调用getInstance方法的时候都必须获得Demo的锁,而实际上,当单例实例被创建以后,其后的请求没有必要再使用互斥机制了。
3.2 Double Check Locking方案
在一次阅读这一块相关代码的时候,有幸看到过这种方案,当时觉得这种方案可以解决3.1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从JVM的角度考虑,这个方案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方案的具体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Demo createDemo(){ if (demo == null) { synchronized (demo){ if (demo == null) { demo = new Demo(); } } } return demo; }
这段代码的实现过程如下:首先当一个线程发出请求后,会先检查demo是否为null,如果不是则直接返回其内容,这样避免了进入synchronized块所需要花费的资源。其次,两个线程同时进入了第一个if判断,那么他们也必须按照顺序执行synchronized块中的代码,第一个进入代码块的线程会创建一个新的Demo实例,而后续的线程则因为无法通过if判断,而不会创建多余的实例。
这种方案似乎已经解决了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但实际上,从JVM的角度讲,这些代码仍然可能发生错误。对于JVM而言,它执行的是一个个Java指令。在Java指令中创建对象和赋值操作是分开进行的,也就是说
demo=new Demo();
语句是分两步执行的。但是JVM并不保证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有可能JVM会为新的Demo实例分配空间,然后直接赋值给demo成员,然后再去初始化这个Demo实例。这样就使出错成为了可能,我们仍然以A,B两个线程为例,假如执行A和B的执行顺序如下所示:
- A,B线程同时进入了第一个if判断;
- A首先进入synchronized块,由于demo为null,所以它执行demo=new Demo();
- 由于JVM内部的优化机制,JVM先画出了一些分配给Demo实例的空白内存,并赋值给demo成员(注意此时JVM没有开始初始化这个实例),然后A离开了synchronized块;
- B进入synchronized块,由于demo此时不是null,因此它马上离开了synchronized块并将结果返回给调用该方法的程序;
- 此时B线程打算使用Demo实例,却发现它没有被初始化,于是错误发生了。
3.3 内部类实现多线程环境中的单例模式
为了实现慢加载,并且不希望每次调用createDemo时都必须互斥执行,最好并且最方便的解决办法如下:
@Slf4j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Demo(){ log.info("init demo"); } private static class DemoContainer{ private static Demo demo = new Demo();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Demo createDemo(){ return DemoContainer.demo; } }
JVM内部的机制能够保证当一个类被加载的时候,这个类的加载过程是线程互斥的。这样当我们第一次调用createDemo的时候,JVM能够帮我们保证demo只被创建一次,并且会保证把赋值给demo的内存初始化完毕。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3.2中的问题。此外该方法也只会在第一次调用的时候使用互斥机制,这样就解决了3.1中的低效问题。最后demo是在第一次加载DemoContainer类时被创建的,而DemoContainer类则在调用createDemo方法的时候才会被加载,因此也实现了惰性加载。
四、总结
3.3中的方案,是小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止一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想想。